院士风采

(按院士入选年份排序)
  • 张宗亮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1)

    张宗亮.jpg
    张宗亮
      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博导,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兼高土石坝分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4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一直扎根西南边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科研工作。作为设计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主持和组织完成国内外70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700万kW)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具有十二年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阅历,是我国高坝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科技领军人物之一。
      获FIDIC工程项目优秀奖2项,国际里程碑工程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1项,全国水利水电设计金质奖2项,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20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5项,总研发经费1.2 亿元。共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主参编行业标准15项;主编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10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特等奖2项。
      2008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潘家铮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并设立云南省张宗亮科学家工作室;2019年团队获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 杜修力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1)

    杜修力.png
    杜修力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责任教授。
      曾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原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后在原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从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站出站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处长,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城建学部主任。
      兼任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防护工程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七届)、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地震安全和灾害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咨询专家和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六届),以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四个国内一级学会理事、多个二级学会的副理事长与常务理事和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10余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
      主要从事土木、水利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研究,在国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安全防灾方面取得做出重要贡献。已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工程","北京学者"。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后、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 殷跃平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3)

    殷跃平2.jpg
      殷跃平,男,汉族,1960年7月生,四川自贡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

      殷跃平于1982年获贵州工学院学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学位,毕业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工程地质室助理研究员;1986年4月—1989年11月在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中心工作,期间于1990年10月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1989年11月起在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工作;1991年5月任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所灾害研究室主任;1994年12月任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副总工程师;2000年3月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2002年4月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副主任;2003年5月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2006年12月,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2011年5月,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总工程师;2019年9月任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殷跃平主要研究领域为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
  • 杜时贵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3)

    杜时贵2.jpg
      杜时贵,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县,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山工程地质专家,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杜时贵于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1984年7月至1993年9月先后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助教、讲师;1992年7月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专业;1998年2月加入中国致公党;1999年3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担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05年2月至2007年9月担任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07年10月至2012年2月担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10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担任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2014年10月至2020年6月担任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2018年10月起担任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2020年7月起担任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2022年11月起担任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副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时贵主要从事坚持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 周创兵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3)

    1962周创兵2.jpg
      周创兵,1962年11月出生,江苏启东人,汉族,中共党员,水工岩石力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周创兵于1980年9月—1987年6月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后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6月—1991年9月历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电系助教、讲师;1991年9月—1995年5月就读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获得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9月—1997年3月先后晋升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电学院副教授、教授;1997年3月—1998年4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处副处长;1998年4月—2000年8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处处长;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2003年11月任武汉大学科技部部长;2003年11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1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6月—2013年8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2013年7月—2022年11月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23年11月22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周创兵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岩土体多场耦合分析、渗流—变形与稳定协同控制研究。
  • 刘汉龙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3)

    刘汉龙2.jpg
      刘汉龙,男,汉族,1964年3月生,江苏省高邮市人,国家级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汉龙于1986年6月获得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工结构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12月获得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做访问研究;1994年6月获得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日本国立港湾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7月在河海大学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任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12月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2016年7月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21年5月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2023年11月22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汉龙长期从事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潘一山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3)

    潘一山2.jpg
      潘一山,男,汉族,1964年5月11日生,辽宁东港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力学专家,辽宁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一山于1984年7月获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工程力学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12月获该校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3月至8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7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作,历任冲击地压研究所副所长、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2015年6月调任至辽宁大学工作,历任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书记职务。2023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一山教授研究方向为煤矿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煤层气开采,长期从事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工作。
  • 何川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3)

    何川2.jpg
      何川,1964年6月出生于重庆云阳,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校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副校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现为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隧道组长,川藏铁路、滇中引水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大型复杂隧道的结构分析与安全控制研究。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7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7项。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主持获省部级及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四川杰出人才奖、天府杰出科学家等荣誉。

      培养毕业博士及硕士100多名,指导博士后人员20名,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水下隧道》、国家铁路局高铁技术创新丛书《高速铁路隧道》,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带领的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11引智基地团队,并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2023年10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