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碳酸盐岩热储改造增渗与规模化采热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3日 浏览数:2848
  2023年4月23日,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深部碳酸盐岩热储改造增渗与规模化采热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晓研究员担任主任,北京建筑大学戚承志教授担任副主任,评价委员会专家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广清教授、中国石化科技部何志亮副主任、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路保平院长、清华大学刘晓丽研究员及同济大学张丰收教授。常务副秘书长杨军教授主持会议。

1.jpg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致词,副总工周辉介绍了项目完成情况,胡大伟研究员代表项目组作成果汇报。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项目围绕深部碳酸盐岩热储甜点评价、改造增渗、规模化采热调控等关键技术,通过试验、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开展了系统研究与集成,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 研发了岩石温度-渗流-应力-化学耦合流变测试设备,建立了热-流-固耦合的三维地质模型,使深部碳酸盐岩热储的热贡献评价由定性转为定量,提出了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方法,提高了甜点评价准确性。
  2. 研发了准确模拟深部原位环境以及酸化压裂过程的试验装备,揭示了应力差、温度、注入流量等参数对人工裂缝剪切扩展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定向压裂和酸化刻蚀复合改造技术,为形成人工与天然复合裂缝网络、高效改造增渗提供了技术保障。
  3. 研发了可准确测量深部原位环境下裂缝对流换热系数的测试装备,揭示了地层应力、注入流量和压力、裂缝渗透率、岩石热传导率等对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适用于规模化采灌的四维多场耦合模型,形成了规模化采热动态调控技术体系,实现了深部碳酸盐岩热储的规模化、智能化调控。

2.jpg

  该项目成果已在雄安新区、北京副中心、山西、河南等地得到成功应用,为深部地热资源规模开发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