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安全高效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7日 浏览数:4327
  4月29日,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的"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安全高效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线上+线下模式)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张宗亮教高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南昌大学周创兵教授担任副主任,评委会专家有:同济大学汪发武教授、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河海大学朱珍德教授、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裕兵教高、重庆大学刘新荣教授。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军教授主持会议,秘书长杨晓杰教授到会并讲话。
  该项目由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共同完成。项目组针对白鹤滩地下厂房超大跨高边墙、深埋高地应力、硬脆玄武岩等工程特征,围绕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稳定控制、变形监测反馈、千吨级荷载岩锚梁施工以及通风散废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 建立了深埋硬脆玄武岩宏细观断裂损伤的时效变形破坏模型,提出了围岩变形调控的支护结构最佳实施时机确定方法,研发了全螺纹玻璃纤维增强等新式锚杆和大吨位分散式预应力锚索新型压浆材料,解决了深埋超大洞室群高效开挖支护与变形稳定控制的难题;
  2. 研发了深埋超大地下洞室群三维整体变形的非接触监测技术,提出了全局表观形变与局部内观响应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构建了超大地下洞室群围岩多源信息协同反馈体系,实现了超大洞室群全局实时监测与开挖支护动态馈控;
  3. 提出了高地应力硬脆裂隙围岩的千吨级荷载岩锚梁微创开挖技术,研制了岩锚梁钢筋安装台车和单侧式混凝土浇筑钢模台车,构建了大吨位岩锚梁保护性开挖与混凝土台车浇筑的施工工法体系,实现了大跨度高边墙岩锚梁的优质高效机械化施工;
  4. 研发了复杂密闭洞室群通风散废施工仿真系统,提出了"分期布局、新污分流、送排结合、变频节能"全局通风与"喷淋隔断+雾化降尘"定点清浊相结合的绿色散废技术,改善了深埋超大洞室群施工环境,保障了施工人员生命健康。

  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施工建设,有力支撑了白鹤滩水电站大国重器安全准点投产发电,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川大学周家文教授代表项目组做了成果汇报。评价委员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基础上,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和评议,评价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成果评价会线上会场

科技成果评价会线下(北京)会场

科技成果评价会线下(四川大学)会场

评价委员会主任张宗亮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