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第37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1日 浏览数:10300
  2019年9月27-29日,中国科协第37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武汉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承办,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南昌大学以及中国水利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50余个单位的156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院长卢金友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徐文立代表承办单位发言。

1.jpg

  本次论坛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梅国雄教授(广西大学)、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胡英国博士(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吴文兵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付晓东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同担任执行主席,召集组织并召开学术论坛。

  本次论坛主题为"聚焦重大工程孕灾前沿,探索灾害'防'与'治'的辩证"。立足灾害的防治、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在国家"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实施的关键时刻,紧密围绕"聚焦重大工程孕灾前沿,探索灾害'防'与'治'的辩证"这一主题展开,重点针对"多因素、跨尺度的岩土工程孕灾机制"、"复杂条件下工程灾害的链生转化机制"、"重大工程灾害"防"与"治"的辩证"和"重大工程灾害智能预警及风险调控"等四个方面的议题开展学术研讨,深入交流了最新研究进展。其中:1)在"多因素、跨尺度的岩土工程孕灾机制"相关专题报告中,重点交流讨论了高温后节理裂隙岩体劣化机理、破裂准则、渗流机制、非饱和土体力学特征及工程影响、隧道围岩破坏及涌水涌砂灾变孕育过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2)在"复杂条件下工程灾害的链生转化机制"相关专题报告中,重点交流讨论了深地能源储库、深埋隧道、含石膏泥灰岩地层隧道、滑坡、泥石流、地震、高陡边坡、顺层边坡、水工结构、垃圾填埋场、海上结构物、高填方涵洞、大坝结构、桩基工程、铁路轨道等工程对象灾害链生转化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3)在"重大工程灾害"防"与"治"的辩证"相关专题报告中,重点交流讨论了灾害防治的数值预测方法、岩体质量分级RMRmbi方法、分子模拟方法、风险评估平台、大数据驱动、无人机影像、超重力试验与分析方法、防寒保温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4)在"重大工程灾害智能预警及风险调控"相关专题报告中,重点交流讨论了复杂岩石结构微震源区域定位方法、水工结构抗爆防护、深部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崩塌碎屑流冲击机制及防治措施、典型边坡工程灾害智能预警系统及贝叶斯稳定分析方法、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落石地质灾害风险判识与分析、高海拔寒区隧道防寒保温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1.png

  本次论坛最大亮点为交流环节用时占比40%以上,上、下午各设至两个半场,半场结束后都会请资深专家对半场的报告进行总结、点评。点评专家为相关专业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前辈们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学术报告、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等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指导,并引导全体参会代表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保证了所有报告交流深入、充分。讨论场面十分激烈,数次出现学术观点分歧者激烈争辩,双方均本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各抒己见、互相切磋。青年代表纷纷表示本次论坛学术氛围优良,参会收获丰硕,不少专家团队现场建立了合作意向、确立了合作内容。

  本次论坛形式新颖,讨论自由、开放,交流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轨道交通、采矿、能源、土木、水利工程中多学科、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工程问题。现场讨论的焦点问题涵盖各类隧道工程、基础工程、水工结构、海洋结构、大坝结构、涵洞、垃圾填埋场、铁路轨道等工程对象的灾害孕育演化过程、灾害防治方法等,通过搭建青年学者高水平交流平台,可推动重大工程建设及其灾害防控的岩土力学关键科技难题深入研究,促进培养未来的学科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