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

"城市深部空间开发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8日 浏览数:11977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环境岩土分会联合承办的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于2020年10月25-26日于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
  论坛采用线上+线下双线会议模式,线上直播由"科界"提供技术支持,同步设立腾讯会议网上参会。来自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名线下代表及包括港澳台地区的50余名线上代表通过腾讯会议参与论坛交流,高峰时段有3000余名观众通过云平台线上观看直播。
  本论坛以"城市深部空间开发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为主题,分"深部岩土体多尺度力学效应"、"深部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深部地下结构受力变形机制"和"深部地下工程智能运维"四个专题,为两岸三地的青年岩土与地下工程科研及技术工作者搭建彼此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聚焦城市深部空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岩土体力学性质"难清"、施工安全"难控"、结构设计"难定"以及运维状态"难知"等问题,共邀请了30位青年学者做特邀报告,其中港澳台专家6位,并安排了6场专题讨论。论坛的执行主席有同济大学张丰收教授、河海大学朱其志教授、武汉大学吴志军教授、台湾交通大学翁孟嘉教授、香港大学郭颂怡博士、福州大学关振长教授、南京大学刘春副教授及同济大学黄昕副教授。
  论坛开幕式由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谢雄耀教授主持,学会副秘书长徐文立女士致开幕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满潮院士莅临指导并做重要讲话。何院士指出,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需要从几个方面真正地做好科学研究:要说真话、做实事,尊重科学的客观规律;不要迷信权威、迷信书本,要高举批判的旗帜;要敢于原始创新,并持续付出努力。他还借用李四光先生从造船专业转地质专业和钱伟长先生从清华大学历史系转物理系的例子,激励年轻人要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开展基础研究。最后,他以"诺奖"的成功案例寄望青年人脚踏实地,以长远的成功作为奋斗目标。

1.jpg


学会理事长何满朝院士讲话


2.jpg

学会理事长何满朝院士及学会领导与参会代表合影

3.jpg

学会副秘书长徐文立女士致辞
  围绕论坛主题,香港科技大学赵吉东教授就"砂岩中全谱系变形带形成及转化的多尺度力学机理"、河海大学朱其志教授就"从细观力学视角修正摩尔-库伦强度准则的成功实践"、台湾大学翁孟嘉教授就"板岩页理之非线性破坏准则及其边坡稳定分析应用"、香港大学王毅远副教授就"岩石热强化机理"、香港理工大学尹振宇副教授就"考虑冲刷效应的粒状土多场耦合模拟"、山东大学刘斌教授就"TBM施工超前地质探测与掘进智能决策研究进展"、南京大学朱鸿鹄教授就"地铁隧道运营期光纤监测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同济大学禹海涛教授就"地下工程动力分析的多尺度耦合模型与方法"及30位青年学者做了精彩报告。这些报告涵盖了城市深部空间开发全寿命周期面临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难题,内容新颖前沿,反映了我国青年学者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创新。
  讨论环节,现场代表、线上代表与各位报告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工业大学郑宏教授对报告内容做了精彩点评。26日下午,论坛执行主席同济大学张丰收教授对本次论坛自由开放的特点和报告讨论的精华内容进行了总结。

4.jpg

香港科技大学赵吉东教授在线问答

5.jpg

香港大学王毅远副教授做线上报告

6.jpg

河海大学朱其志教授主持专题讨论

7.jpg

北京工业大学郑宏教授点评

8.jpg

同济大学禹海涛教授做报告

9.jpg

山东大学刘斌教授做报告

10.jpg

同济大学张丰收教授总结发言
  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是在大陆(内地)举办的面向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的学术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增进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了解和友谊,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
供稿:青年工作委员会
审核:学会组织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