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科技论坛暨第十七届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大会在珠海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浏览数:88
  2025年5月8日至10日,第三届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科技论坛暨第十七届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大会在广东省珠海市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指导,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山大学联合主办,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承办。大会以“岩体工程中的力学问题与交叉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5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线上参会人数达1.8万余人次(图文直播4748,视频直播8515,科协平台数据需统计,暂按4700测算)。

1.jpg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委托代理秘书长杨军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2.jpg

  他指出,科学和学科具有不同的属性:科学是客观的,旨在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学科则是主观的人为划分。学会举办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科技论坛,就是希望科研人员打破学科壁垒,探索知识的边疆,突破固有认知局限,通过交叉和融合消除学科划分的主观性,增强其客观性。在持续的知识积累中,敏锐捕捉量变引发质变的契机,从纷繁复杂的研究现象中凝练科学原理,实现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他强调,“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一代以何种精神风貌站上时代舞台,关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学会将一如既往地为青年科技人才当好“伯乐”、搭好“平台”、修好“赛道”,让青年人才充分交流、分享成果、了解政策、开阔视野,为青年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厚植创新沃土,营造优良生态。
  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中国科学院魏悦广院士、日本工程院陈光齐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一级巡视员范英妍、珠海市科协副主席王志学等领导与专家应邀出席。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林冲教授主持。

6.jpg

  天津大学郑刚教授,广西大学/清华大学韩林海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方红卫教授,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蒋官澄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深圳零一学院唐春安教授,陆军工程大学方秦教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肖明清教高,中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张世殊教高,上海大学谢少荣教授,中铁隧道局洪开荣教高,清华大学张寅平教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张玉芳教高,中山大学焦玉勇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岩土与地下工程变形与控制、ISO 16521:2024国际标准制定、尾矿库失稳机理与防控、三峡工程水沙计算、岩土工程固碳技术、智能钻完井液体系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入探讨、地球大龟裂模拟与演化、岩土介质冲击爆炸数值模拟、隧道支护结构安全系数法、深埋隧道围岩智能判识、海洋船舶智能集群、城市地下工程风险管控、室内空气质量评控、公路铁路滑坡防治等前沿方向,全面展示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会专家的深入交流,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更为领域内的前沿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

5.jpg

  学会人工智能技术实用化专委会主任委员、日本工程院院士陈光齐先生受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委托做第三届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论坛总结。

4.jpg

  他指出,本次论坛以“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为主题,围绕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及最新技术进展,安排了15场高水平的主旨报告。从岩土工程安全到国际标准制定,从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到双碳战略创新,从智能建造前沿到地球系统科学突破,报告内容横跨力学、环境、能源、信息等多学科,充分展现了学科交叉与创新的鲜明特色。
  他认为,本次论坛有三个亮点,一是,学科交叉的倍增效应。本次论坛汇聚了3位院士、12位双一流院校的书记校长、3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5位学科带头人、32位国家级人才以及86位青年人才,500余专家学者参会交流。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催生了“1+1>2”的倍增效应,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二是,核心报告硕果累累。包括岩土工程安全理论体系突破、国际标准与新型结构体系、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集群、双碳战略创新技术、智能建造前沿技术和地球系统科学突破。三是,青年与资深学者的交相辉映。青年学者的活跃思维与资深专家的深厚积淀,展现了学科交叉的蓬勃生命力,为未来科技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他表示,何满潮理事长在上届论坛上提出的四点共识,在本届得到了充分印证。一是,知识共享破除数据孤岛。二是,无界合作画好“同心圆。三是,原始创新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四是,悟道是科学的终极追求。从具体问题中提炼普适规律,正是学科交叉的终极目标——从“做学问”升华为“悟大道”。
  他强调,我们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协同攻坚”的精神,推动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事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并以何满潮理事长的寄语与大家共勉。一是,以开放科学回应“钱学森之问”:推动知识共享,构建协作网络。二是,以跨界思维解答“李约瑟之问”:在交叉领域寻找“无人区”,勇闯创新蓝海。三是,以知行合一践行“道德经”智慧:既做知识的增量,更求认知的质变。

3.jpg

  此外,本次会议还组织了12个主题分会场、3场研究生/博士后论坛及1场青年人才托举项目汇报会。论坛期间,青年学者们围绕各自研究领域深入交流,展示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在水利、环保、能源、地球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前沿探索。在青年人才托举项目汇报会上,来自多家科研单位的青年学者分享了他们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集中体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与学术潜力,彰显了新生代科研力量在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闭幕式上,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林冲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丰收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谢。闭幕式由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学会国际事务秘书处兼职副秘书长党文刚教授主持。
  本次大会充分体现了学会对开放协作与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大会精简会议流程,聚焦学术核心,营造了高效、专注的交流环境,促进了多学科交叉与前沿探索,展现了青年学者的科研活力与创新潜力。学会始终致力于青年人才的培养,鼓励青年学者传承五四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投身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学科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