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基础设施学术研讨会(第一期)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9日 浏览数:3317
  2023年8月21日,智慧基础设施学术研讨会(第一期)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哲学、脑科学、建筑学、运动科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同步直播。

1.jpg

上海线下研讨会现场
  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致欢迎辞,对参会者表示衷心问候和诚挚感谢,并逐一介绍到场的汇报嘉宾及其分享内容。会议由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晓军教授主持。

2.jpg

朱合华院士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国荣教授以"知识与智慧"为题,阐明了哲学语义下知识与智慧的内涵,同时点明智慧有别于知识的特点--智慧是跨越界限且有更为明确的价值导向,由于知识本身是中立的,知识需要接受智慧的正向引导,从而服务社会,推动人类进步。最后,杨教授强调实践智慧与个体息息相关,需要把普遍一般的原则与特定情境结合去解决问题。
  同济大学医学院分党委书记章小清教授从脑科学层次解析人类发展中的智慧,跟大家分享进化、自主性、学习与记忆等三方面的前沿发现。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危小焰教授独辟蹊径,带来主题为"生命系统功能特征与智慧城市功能之猜想"的报告,他认为人的智慧很多时候蕴藏在"猜"中,主张用"猜"+概率判断训练智慧城市软件系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田莉教授提出"新视角、新范式、新技术的复杂性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规划治理",论述了传统人居环境与智慧人居环境的差异,构建了人居环境复杂系统认知的"冰山模型",梳理了智慧人居演进逻辑,最后点明有许多感受无法量化,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和无知。

3.jpg

杨国荣教授、章小清教授、危小焰教授、田莉教授作汇报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翟永智探索"数字孪生时空状态演绎的magic机理",在物理实体和数字虚拟之间架通桥梁。
  同济大学特别研究员许涞华解析了般若(智慧),他认为智能是明事项,而智慧是明事理,"一箭穿心为智,心无一物为慧",当达到心无一物之境时即拥有了智慧。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黄宏伟教授阐述他对智慧/智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认知,通过甲骨文解析了"智""能""慧"的含义和区别,并进一步对比了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内涵。他代释果宁法师分享了"智能属于术,而智慧属于道"的独到见解,启人深思。黄教授重点强调了"人"的重要性,未来的发展应以知识和智慧为驱动,逐渐实现由"术"到"道"。
  同济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作了题为"智慧隧道内涵与建设价值"的报告。朱院士把哲学、心理学中提取出的智慧关键词映射到工程上,指出智慧基础设施应具备韧性、智能、绿色、人文四项品质,同时强调了在发展数字化技术的根本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而由此提高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与服务水平。

4.jpg

翟永智博士、许涞华教授、黄宏伟教授、朱合华院士作汇报
  学术报告结束后,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凌建明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颖教授等各位专家、学者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积极交流了各自对于智慧基础设施的见解。

5.jpg

专家和学者们各抒己见

6.jpg

听众们专心投入收获颇丰
  本次会议聚焦了智慧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发展方向。各领域专家从不同的专业视角交流探讨了"何谓智慧"、"如何量化智慧"等科学问题,为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期待智慧基础设施学术研讨会能在各领域产生持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