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潮院士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0日 浏览数:11263

何满潮1.jpg

何满潮

  何满潮,中国科学院院士[1],博士,教授职称,硕、博士生导师。1956年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市,1981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专业,师从谭周地教授并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系,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主要从事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研究,建立了以软岩变形力学机制为核心的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支护技术方法。

  主要成果

  在软岩工程方面,针对巷道工程中事故率最高的软岩巷道工程和软岩边坡工程中发生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找出了软岩巷道13种变形力学机制及其支护力学对策,解决了软岩复合型变形机制转化为单一型的关键技术,建立了软岩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形成了软岩工程力学理论体系;修正了国际公认的Sarma公式,解决了复杂岩体结构和非齐次边界条件的软岩边坡稳态评价关键技术。成果在煤炭、水电、国防等31项工程中应用,其中救活了2个因软岩问题而停产的矿井,改进了安太堡露天矿美国公司的总体边坡设计,终止了加拿大公司在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工程的错误设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软岩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地热工程方面,为解决城市能源污染以及地热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热污染、化学污染,地表沉陷,投资高、利用率低,无经济效益等突出问题,提出并实施了地表地下工程一体化设计新方法解决了贫热地区

  多源联动供热及深部地层储能反季节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已在天津、北京、河北、黑龙江、陕西、吉林、内蒙古、山东等8个省市得到应用。新设计、新工艺的应用,使我国在地热利用中的地热直接利用量、最佳利用率与最低回水温度三个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资源与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在地下资源可持续开采研究方面,为实现地下资源开采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现场专家合作,建立了地下煤炭资源可持续开采理论模型以及满足代际公平原则的煤炭企业的开采效益控制方程和环境损伤容量控制方程;提出了进行地下资源开采的SM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研究成果在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地下煤炭可持续开采中得到应用,在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研究中得到深化。

  获奖情况:

  国家级奖励(5项):

  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深部煤矿高温热害治理技术及其装备系统,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岩石力学与工程,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连续荣获2007年、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省部级一等奖(4项):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技术研究,200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研究及其应用,1998年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巴东地区巨型软岩滑坡稳定预测预报系统,2004年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二等奖、三等奖(4项):广西那龙煤矿二号井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优化研究,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优化研究,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大雁矿务局三矿大井西二采区回风下山深部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1997年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抚顺石油一厂地基稳定性分析,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6年6月2日,何满潮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