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1日 浏览数:16388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关于印发《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分会、地方学会,各支撑单位、团体会员单位,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十四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21年3月31日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统领,继续探索学会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和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产出一流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一流科技创新人才,为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创新型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贡献,特编制发布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学会的新使命、新任务,坚持为广大岩石力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建设世界一流学会而努力奋斗。

二、组织机构

  (一)学会"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

  学会"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部署和领导学会"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任务。由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和理事长冯夏庭院士担任组长;由学会党委委员、理事长/副理事长、监事长/监事、ISRM国家小组主席/副主席组成的学会"三加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小组成员。

  (二)学会"十四五"规划执行办公室

  学会"十四五"规划执行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和执行学会"十四五"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由学会党委专职副书记、秘书长 杨晓杰教授担任办公室主任,由秘书处全体成员及学会主办的4个期刊编辑部成员组成。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党委副书记李术才院士、专职党委副书记杨晓杰教授
  2. 支撑部门:党委办公室、办事机构党支部、分支机构党小组
  3. 执行人: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办事机构党支部书记张建军;党委秘书、办事机构党支部组织委员牛晶蕊;办事机构党支部副书记韩晓红

  (二)工作内容

  1.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积极探索科技共同体特点的党建新模式。
  2. 党组织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议事决策制度健全,理事会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学会办事机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3. 深化"党建强会"计划,建设具有学会特点和科技特色的党建教育基地,以党建引领学会创新发展。
  4. 加强办事机构党员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稳定壮大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计划

  1. 建立健全理事会党委工作制度。制定完善党委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分支机构党小组工作条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度,网络、期刊、会议等平台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等。
  2. 组织党中央、科协党组相关文件精神学习。定期组织党建理论学习,及时传达党中央精神,每年2-3次。
  3. 定期召开党委会审议三重一大。坚持党建统领,定期召开党委会,审议三重一大,把握发展方向,每年2-3次。
  4. 完成中国科协学会党建示范工作联合体工作。密切联系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及各全国兄弟学会,建设党建示范样板。
  5. 继续落实两个全覆盖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在新建二级机构中落实党组织全覆盖,探索发挥分支机构党小组作用。
  6. 深化党建强会活动。认真规划参加中国科协党建强会项目,每年1项;2021年度开展建党一百周年"我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
  7. 建设党建教育基地。通过考察规划、组织申请、规范管理、挂牌建设、宣传推广,探索学会党建教育基地建设。
  8. 办事机构党支部建设。通过组织关系落实、规范化管理建设、思想教育、发展党员壮大队伍等方面加强办事机构党支部建设。

  (四)标志性成果

  1. 探索新形势下,科技社团党建工作破题,建立学会党委和分支机构党建示范样板间;
  2. 形成党建强会品牌活动;
  3. 建立学会党建教育基地。

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自律、规范和示范作用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党委委员、监事长赵阳升院士、ISRM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杨更社教授
  2. 支撑部门:党委办公室、组织宣传部
  3. 执行人: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办事机构党支部书记张建军;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冯婷;党委秘书、办事机构党支部组织委员牛晶蕊

  (二)工作内容

  1. 编著岩石力学礼赞科学家精神丛书,选树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团队典型。
  2. 健全诚信自律机构,进一步落实《基于科研诚信档案数据库的征信体系建设》项目,推广项目成果应用。
  3. 坚决抵制科研不端行为,编制科研活动负面清单,制定《科研诚信档案学术不端行为记录及管理办法》。
  4. 经常性开展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教育,在本领域的学术生态建设方面发挥引领、示范、监督作用。
  5.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和新闻舆论,塑造学会良好形象。

  (三)工作计划

  1. 《礼赞·科学家精神》。组织编撰并出版系列丛书,1-2本。
  2. 选树典型。选树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团队典型,网站开设人物宣传专栏,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
  3. 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规范学会宣传平台管理;做好学会宣传片;贯彻党建宣传工作新要求和新任务。
  4. 科研诚信档案数据库。从方案细化、数据库搭建、试运营、宣传推广、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设和发挥科研诚信档案数据库作用。
  5. 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教育宣讲会。组织开展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教育宣讲会2-3次/年,发布公约准则,引领示范监督。

  (四)标志性成果

  1.《礼赞 科学家精神》(三)、(四);
  2. 选树典型,最美科技工作者3-5人/年,创新团队1-3个/年,新闻报道5-10篇/年;
  3. 搭建科研诚信档案数据库,并推广应用;
  4. 开展学风作风教育活动,1-2次/年。

五、提高会员服务质量,持续增强学会凝聚力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党委委员、副理事长李晓研究员,副理事长何川教授,ISRM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宋胜武教授
  2. 支撑部门:综合管理部、科技科普部
  3. 执行人:副秘书长徐文立、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冯婷、科技科普部副部长陆文琳

  (二)工作内容

  1. 建立结构分布合理、层级体系完备,高端人才资源丰厚的会员体系;智库与会员系统整合,完善充实会员系统数据库体系。
  2. 提供优质、精准,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特征的会员服务,搭建职业发展、学术成长、志愿服务、国际合作等分级分类服务平台。
  3. 制定青年人才成长培育、扶助专门制度
  4. 落实中央、国务院、科技部文件精神,建立完善完整、层次丰富、公信力强、权威性高的科技奖励体系和制度,拓展向全球知名科技奖项举荐会员的渠道
  5. 组织、宣传、推广学会的科技成果,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三)工作计划

  1. 会员管理系统升级。与智库系统对接,完成会员系统的使用和服务功能开发、完善。
  2. 完善会员管理办法。
  3. 推选"会士"。
  4. 开展会员活动。每年组织开展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日"会员系列活动。
  5. 信息化平台服务会员。完成"两微一端"平台搭建和升级。
  6. 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颁奖。每年组织开展:自然奖、发明奖、进步奖、钱七虎奖(2年一评)、优博奖评审、颁奖工作,评奖公信力调研。
  7. 获奖成果展示宣传。组织获奖成果展示、拓展宣传渠道、力争有所推广。
  8. 提名国家奖。每年向国家奖励办提名国家奖2-3项。
  9. 推荐ISRM科技奖。
  10. ISRM国际人才举荐。完成ISRM会士、罗恰奖、青年岩石工程师奖、富兰克林讲座、约翰·哈德森岩石工程奖、科技成就奖、缪勒奖。
  11. 国家人才举荐。两院院士、全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12. 青年人才举荐。每年组织申报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总结前期项目,召开工作会议,完善青年人才遴选、评审、培养体系。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
  13. 科技创新竞赛。每年组织开展青年双创大赛;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

  (四)标志性成果

  1. 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破题;
  2. 会员人数突破3万人;
  3. 推选"会士"人选;
  4. 建立学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学会官方微博客户端。

六、搭建一流学术平台,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副理事长康红普院士、ISRM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李夕兵教授、ISRM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唐春安教授
  2. 支撑部门:学术发展部
  3. 执行人:副秘书长黄理兴研究员、副秘书长王成虎研究员、学术发展部部长王焯博士

  (二)工作内容

  1. 广度上,进一步打造CHINA ROCK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外创新人才参与,促进中外科技英才同台竞技。
  2. 深度上,举办高端论坛,聚集关键核心问题,深入探讨。
  3. 出版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4. 征集、发布岩石力学与工程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5. 引导科技工作者潜心基础性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三)工作计划

  1. 打造学术会议品牌CHINA ROCK。每年举办学术年会。
  2. 举办高端论坛。每年举办雅林论坛、隧道掘进机高端论坛、绍兴论坛、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论坛等,以及其他分支机构组织的高端论坛。
  3. 出版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21年完成第三辑,2025年完成第四辑。
  4. 征集、发布"问题、难题"。每年征集、发布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主要科学问题和工程难题。
  5. 原始创新。组建"深地能源科学与技术分会",开展深地能源开发原始探索。

  (四)标志性成果

  1. 打造CHINA ROCK 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
  2. 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向中国科协提交1-2项科技工作者建议书;
  3. 出版《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第三、四辑;
  4. 通过征集、发布岩石力学与工程主要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形成"岩石力学与工程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库";
  5. 形成学会应对"30碳达峰"、"60碳中和"战略发展方向,提出深地热能开发的原创中国方案。。

  七、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副理事长周创兵教授、ISRM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朱合华教授、ISRM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潘一山教授
  2. 支撑部门:学术发展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RMGE)编辑部、《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辑部、《Underground Space》(UNDSP)编辑部
  3. 执行人:学会秘书处牛晶蕊博士、《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刘才华常务副主编、《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佘诗刚执行主编、《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刘新荣副主任、《地下空间》(英)张洁执行主编

  (二)工作内容

  1. 集中力量打造领军期刊。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统领,全力打造领军期刊,精心培育优秀梯队期刊,全面提升我学会会刊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2. 大力提升办刊规范化水平,推进中外期刊同质等效。多维度加强中、英文学报稿源和学术质量建设,提升学报发展的内生要素;进一步加强刊网融合建设,系统整合学报岩土工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学报出版传播能力;提升中、英文学术期刊品牌影响力和领军能力。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学术期刊,探索期刊集群化发展,吸引更多原创成果首发。
  3. 在新兴交叉和战略前沿领域布局创办新刊,制定并发布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领域期刊分级目录,接入全球创新网络。

  (三)工作计划

  1. 加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双轨建设,加强采编流程和各类电子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质量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影响力。优化采编流程,严格质量控制,优化发文周期、提升学术成果发布效率,加大优先出版双语出版力度,完善与优化信息化平台包括中英文网站、微信、QQ等模块。
  2. 加强"陈宗基讲座"高端论坛及优秀学术论文"陈宗基奖"等学术品牌建设。精品综述论文工程,提升学术交流与传承承载力,强化学术研究导向作用,办好陈宗基讲座。
  3. 加强《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建设。优化主编团队,提升编辑素质,组约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及时上线出版;改为月刊,每期110页,上线时间1月内;成立欧洲和北美期刊社分部组约优秀稿源扩大国际宣传力度和影响力。
  4. 继续办好 "钱七虎讲座"和青年科学家论坛。深入岩土工程一线,推广岩土力学优秀成果;提升世界范围学科影响力与业内口碑,接近世界一流标准。
  5. 提高《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加强采编流程和各类电子化平台建设,增加优秀审稿专家,增强优秀学术论文品牌建设。优化采编流程,严格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学术质量建设;优化发文周期、提升学术成果发布效率;加大优先出版力度,增加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影响力;提升学术交流与传承,增强学术研究导向作用;完善与优化信息化平台包括网站、微信、QQ等模块;加强与EI管理部门的联系,按EI要求推进期刊质量,争取早日进入EI收录期刊。
  6. 加强《Underground Space》(UNDSP)期刊建设。改为双月刊,增加编辑部专职人员,提升服务能力;支持JRMGE 期刊青年科学家论坛;改革、优化审稿和出版流程,严控质量,提高出版效率;扩大地下空间国际学术活动,提升世界范围学科影响力与业内口碑;深入地下空间一线,推广地下空间优秀成果;进一步提高论文发行量,期刊影响力接近世界一流标准。
  7. 搭建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科研文献数据库平台。从平台规划、数据源采集扩充、平台发布与推广、创新服务产品、平台优化改进分步完成平台搭建与推广应用。
  8. 编制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从成立评审专家工作组、制定分级规则、建立备选期刊库、制定分级目录、推广应用和监测优化几方面分步落实期刊分级目录编制工作。
  9. 创办国际期刊。从规划、筹划稿源、创刊、试运营和影响力提升及封面逐步落实国际期刊的建设与推广。

  (四)标志性成果

  1. 打造学术讲座品牌(陈宗基讲座、《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论文"陈宗基奖"、钱七虎讲座和青年科学家论坛);
  2. 提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的学术内涵和外延影响,核心影响因子达到2.0以上,国际影响力指数进入国内学术期刊TOP50,奠定与强化《学报》在国内岩土工程学科领先的学术地位;
  3. 《JRMGE》JCR、CiteScore和WAJCI影响因子达到5.6、8.8和5.3;成立欧洲和北美期刊社分部;
  4.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争取进入EI检索;
  5. 《UNDSP》影响因子达到2.5(JCR)以上,年论文发表量增加80%
  6. 创建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科研文献数据库平台;
  7. 制定并发布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8. 创办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 Dynamic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暂命名)。

八、建设专业型科技智库,助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副理事长赵勇教高,副理事长李文伟教高,副理事长徐锡伟研究员,党委副书记、秘书长杨晓杰教授
  2. 支撑部门:科技科普部、学术发展部
  3. 执行人:副秘书长、科技科普部部长黄理兴研究员,副秘书长王成虎研究员,副秘书长崔振东副研究员,学术发展部部长王焯博士,科技科普部副部长陆文琳高工

  (二)工作内容

  1. 积极汇聚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领军人才、产业和政府专家资源,建设具有学科领域特色的专业型科技智库,积极参与"智汇中国"。
  2.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做好科技咨询、成果评价、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以团体标准研制为重要抓手,强化市场应用导向,促进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同和转化。
  3. 主动对接"科创中国",组建水利水电工程、川藏铁路工程等领域的科技服务团队,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
  4. 进一步建设好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深入实施"高科技精准帮扶行动计划"。
  5. 聚焦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三)工作计划

  1. 建立科技智库。分层、分类修改完善现有专家数据库;建立重大工程等若干专业型子库。
  2. 水利水电工程科技咨询。雅江下游水资源开发中的岩石力学关键技术咨询。
  3. 川藏铁路工程科技咨询。雅安-林芝隧道工程中关键技术咨询。
  4. 自然灾害防治科技咨询。每年组织开展10次的自然灾害防治科技咨询与论证。
  5. 科技成果评价。每年组织开展30项左右科技成果评价。
  6.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数据库。2021年搭建数据库框架,2022年完成数据库。
  7. 团体标准。每年发布3-5部团体标准,十四五期间发布1-2部国际标准。
  8. 高科技精准帮扶。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高科技培训,继续开展吕梁、延安等地示范工程,拓展帮扶基地2-3个,拓展滑坡地灾监测技术的帮扶行动。
  9. 扶持岩石力学领域国产软件。制定岩土工程中国软件技术标准1部;培育、推广岩土工程中国软件2-3项。
  10. 编撰《川藏工程岩体力学》。形成专著纲要,做好分工(三册)完成第三册的出版。

  (四)标志性成果

  1. 川藏铁路工程系列科技咨询报告;
  2. 水利水电重大工程科技咨询报告;
  3. 自然灾害防治科技咨询报告;
  4.《川藏工程岩体力学》;
  5. 15项团体标准,1-2项国际标准;
  6. 科技成果评价数据库;
  7. 2-3项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国产软件推广应用;
  8. 能源工程新工法、新技术重要突破。

九、健全科普工作体系,服务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副理事长杜时贵教授、ISRM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唐春安教授
  2. 支撑部门:科技科普部
  3. 执行人:副秘书长徐文立

  (二)工作内容

  (1)鼓励和引导会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建设高水平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科普志愿者团队,搭建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工作重要节点开展科普活动。
  (2)积极参与"科普中国"建设,推动科普信息化、数字化,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学会科普专栏" 进行科普信息化宣传,持续提升科普传播质量与效果。
  (3)打造多样化、系列化、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科普活动品牌,组织专家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举办科普摄影展,组建科普讲师团定期宣讲。

  (三)工作计划

  1. 建立科普工作委员会。提出方案,建立组织,以科普工作委员会开展科普统筹规划工作,建立工作体系。
  2. 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宣传、申报、调研活动,建立2个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3. 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宣传、申报、调研活动,探索建立百人科普志愿者队伍。
  4.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宣传、申报、调研活动,建立2个科普教育基地。
  5. 重要节点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乌东德、白鹤滩、金石滩、南极科考和青藏、川藏科普行等科普活动。
  6. 建立科普专栏,微信公众号推文。每年不少于10篇推文。
  7. 岩学科普专家库。设计科普专家库建设方案,组织申报,开展2-3次科普讲座,1-2次科普活动,组织2-3个原创作品,建立科普品牌。
  8. 科普摄影赛。每年开展学会科普摄影赛工作,并组织科普摄影展,2-3年形成优秀作品摄影图册。

  (四)标志性成果

  1. 新建立2个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2. 建立百人科普志愿者队伍;
  3. 新建立1-2个科普教育基地;
  4. 形成学会品牌科普活动(科普行、科普摄影赛等);
  5."科普专栏"、"微信公众号"推文50篇;
  6. 组建"科普专家库"系统,开展5次岩石科普讲师团宣讲活动。

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党委委员、副理事长殷跃平研究员,党委委员、ISRM副主席杨强教授
  2. 支撑部门:国际合作部、ISRM中国国家小组(NG China)
  3. 执行人:副秘书长、国际合作部部长徐文立;NG China副秘书长崔振东、李晓军、张娜

  (二)工作内容

  1.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精品会议品牌建设。凝聚全球共识,深化开放合作,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会议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术会议强化跨界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力,开创岩石力学与工程事业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2.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继续加强国际组织联络,加强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国际组织领导人任职队伍。
  3.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活动,发起以我为主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切实服务国际重大工程,组织编制国际岩石力学标准,推动我国标准和技术走出去。
  4. 积极发展外籍会员,吸纳一批知华友华外籍科学家深度参与学会发展。

  (三)工作计划

  1. 国际交流工作会议。每年召开1-2次工作会议,计划总结国际交流工作。
  2. 组织参加ISRM国际组织工作会议。2021年9月意大利,2022年5月巴拉圭,2023年10月奥地利。
  3. 在华国际会议、品牌会议。ARMS11、中-俄双边论坛、China Rock,以及16届ISRM大会申报。
  4. 与阿根廷合作交流。邀请阿根廷方面来华参加ARMS11,访问阿根廷开展合作交流工作。
  5. 与越南开展合作交流。邀请越南派代表团来华参加ARMS11,出访越南技术培训与推广合作,每年开展交流互访、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建立1-2个示范矿井。
  6. 组织编制并推广岩石力学设计方法与技术标准。DDA软件发布和软件培训;编写出版岩石动力学建议方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岩石力学进展、软岩工程力学理论与技术、地壳应力与地震专辑、岩爆国际等专著。
  7. 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国际后备人才培养规划,完善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管理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8. 国际交流工作会议。完善外事管理制度;每年召开国际工作交流会,部署和总结外事工作。
  9. 外事管理工作。对口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的工作,积极发展国际会员、外籍会员外事宣传(Newsletter、英文网站)。

  (四)标志性成果

  1. 搭建国际化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和名牌学术会议;
  2. 落实与越南、阿根廷合作协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3. 保持国际影响力,建立国际组织后备人才梯队;
  4. 组织编制并推广岩石力学方法与技术标准若干;
  5. 完善外事管理制度,建立外事工作体系。

  十一、完善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一)组织机构

  1. 负责人:副理事长杨春和院士,党委委员、副理事长邬爱清教高
  2. 支撑部门:组织宣传部、综合管理部
  3. 执行人: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办事机构党支部书记张建军;党委秘书、计划财务部部长牛晶蕊;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办公室主任胡威、秘书处韩晓红

  (二)工作内容

  1. 强化组织建设,深化治理结构改革,不断完善依章治会、民主办会机制,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会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学会管理模式。
  2. 加强二级机构组织建设工作。做好二级机构成立申报审批工作,严把材料申报质量,严格审批程序;加强二级机构培训学习,提高二级机构治理能力。
  3. 落实秘书处工作人员专职化聘任,建设高效率、专业化、年轻化秘书处。
  4. 推进学会信息化建设。

  (三)工作计划

  1. 修改完善规章制度。修改完善学会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根据国家及中国科协、民政部等相关上级领导机构文件中新的精神隔年进行一次修订。
  2. 组织召开学会章程规定的重要会议。每年召开1次理事会、2次常务理事会,2024年12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3. 制定学会理事履职相关规定并认真实施。完成学会理事会履职相关规定的编制和审议工作,并认真落实实施。
  4. 二级机构负责人培训。学术会议策划与组织,科技评价与奖励,团体标准申报与编制,科普协作与科普演讲,会员管理与服务联络。
  5. 秘书处工作人员培训。参加中国科协、民政部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职业化培训。
  6. 秘书处工作人员社会化招聘。根据各部门工作需要,按照学会相关管理办法,适时进行社会化招聘。
  7. 数字档案建设。从框架设计、平台搭建、内容充实、规范管理、历史档案建设等方面开展数字档案建设和使用工作。
  8. 学会站群系统推广。逐年推进学会站群系统全覆盖。

  (四)标志性成果

  1. 健全学会治理机构和治理机制;
  2. 实现秘书处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
  3. 建成学会数字档案;
  4. 学会站群系统全覆盖。

  附件下载:岩学字2021-014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关于印发《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十四五”工作规划》的通知.pdf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