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界“奥林匹克”盛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第十四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在蓉开幕 “工程地质与宜居地球”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5日 浏览数:922

工程地质界“奥林匹克”盛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第十四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在蓉开幕

“工程地质与宜居地球”

北京时间9月22日上午8:30,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据悉,该大会被称为工程地质界“奥林匹克”盛会,系首次在中国举办。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IAEG主席、雅典国立科技大学Vassilis Marinos,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唐辉明,国际地质工程学会联合会(FedIGS)主席、韩国成均馆大学Chungsik Yoo,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清友,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巨能攀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范宣梅主持。来自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等参会代表1300余人到场参会。大会共有11场主题演讲,704场口头报告会,3场研讨会,4场海报,1场BOEG会议及1场IAEG亚洲国家/区域小组会。大会还特别设置3个专题培训课程,精心策划3条极具特色的野外科考路线,堪称工程地质界的饕餮盛宴。

   

大会开幕式现场

 

范宣梅主持大会开幕式

本届大会以“工程地质与宜居地球”为主题,对工程地质与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岩土体结构与工程地质特性、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海洋、交通、城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工程地质与韧性工程建设、智慧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进行研讨,推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科与研究发展,为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和宜居地球建设献计献策。

 

大会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Vassilis Marinos对参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有着59年历史的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始终通过向公众宣传工程地质学及减轻地质灾害和风险、发展基础设施和保护环境等方式,不断改善人类安全和生活质量。他在致辞里夸赞了成都和主办方,并进一步表示,四川省以其底蕴深厚的历史、充满活力的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景观而闻名,通过此次大会,他希望各位专业人员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加深对工程地质与环境理解,加强协会合作,为进一步对人类宜居地球做出更大贡献。

Vassilis Marinos发表致辞

唐辉明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地质委员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以及42万中国工程地质学者,对大会的召开表示最衷心的祝贺。他表示,工程地质学在保障人类安全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工程地质工作人员为国际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学者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体系,促使工程地质学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他期待此次盛会进一步促进交流合作,加快中国工程地质学与世界深入融合,为国际工程地质学发展注入智慧,为共创人类宜居地球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唐辉明发表致辞

Chungsik Yoo表示,大会“宜居地球与工程地质”的主题和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目标不谋而合。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过度消费、人口增长等问题,环境可持续的目标在受到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有非常严重的气候问题。地质和气候关系紧密,需要学者们进行更多的研究。他确信地质工程师在减少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也相信这场大会能提供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方法。

 

Chungsik Yoo发表致辞

何延政致辞表示,今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召开的历史性里程碑会议。四川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力助推美丽四川、平安四川的建设。成都理工大学深耕工程地质和环境保护六十余年,全力推动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建设以及科技创新发展,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相信大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以全球视野拓展工程地质研究领域,推动国际工程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智慧。他希望各位国内外专家、院士多到川开展相关考察,用专业视野为我省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出谋划策。

 

何延政发表致辞

刘清友代表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向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院士专家、领导嘉宾、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大会由成都理工大学首次主办,是一次突破性的壮举。他提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的远景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张倬元、黄润秋等几代工程地质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和生态环境科研团队守正创新,深耕理论发展与科技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工程地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届大会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以及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大家相聚美丽蓉城、共话科技创新,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必将掀开新时代全球工程地质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崭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宜居地球”贡献智慧和力量。最后,他真诚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指导学校的建设发展。

  

刘清友发表致辞

许强代表组委会进行报告。此次大会共收到732篇全文论文,经过了严格的审查程序,共接收328份论文,接受率达到了45%以上,所有这些投稿覆盖了12个主要领域,来自于45个国家和地区。有1194位来自于35个国家的学者注册进大会,参与开幕式有1300多人。会议日程包括11个主旨演讲、3个软件培训课程、3个研讨会,704个口头报告会等,还有一些特别的活动如BOEG会议、IAEG亚洲国家地区小组会议及多灾害智慧减灾国际联盟成立会议。会后设有3条实地科考路线,分别有都江堰-映秀、泸定-磨西及巴东-三峡路线。他提到大会活动丰富,希望同大家一道在这云朗气清的美好时节,相聚于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领略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与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魅力。

 

许强发表致辞

随后,大会进行了颁奖仪式。共授予伍法权及J. Louis van Rooy终身成就奖;Martin Culshaw, Christian Schroeder获得Marcel Arnould Medal, Paul Marinos获得IAEG荣誉主席。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伍法权进行“岩体的统计力学——来自工程地质学的岩石力学”报告。

 

伍法权发表大会主旨报告

随后,Hans Cloos Medal获得者J. Louis van Rooy进行“非洲的工程地质学:挑战与前景”报告。

 

J. Louis van Rooy发表大会主旨报告

开幕式后,Vassilis Marinos以“重温工程地质的核心价值观:过去二十年中将地质学与工程学整合的经验”,何满潮以“双体力学与精准滑坡预测”, 严金秀以“全球隧道更新,创新和前进之路”,Charles Wang Wai Ng以“多个刚性屏障下泥石流的影响机制和合理设计”,Resat Ulusay以“耳其卡拉曼马拉什市于2023年2月6日发生的毁灭性地震的地质工程方面和吸取的教训”,Chungsik Yoo以“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基本原理和全球挑战”,Nicola Casagli以“用于滑坡监测和快速制图的雷达技术”,范宣梅以“地震和气候变化引发的地质灾害链”,殷跃平以“中国三峡水库地质灾害的风险控制”为题进行主旨报告。

据悉,“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发起的四年一届的全球学术盛会,旨在宣传工程地质与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工程地质与环境学科发展,迄今为止已成功召开13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