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3日 浏览数:7941
创新服务模式,建设科技强国

一、"十三·五"学会发展回顾

  在中国科协的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期间学会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连续获得能力提升、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党建强会、青年托举、学科发展报告等项目支持,成为中国科协"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任务"首批试点单位、第二组牵头单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主办单位,"智慧科协信息化样板间"试点单位,多次荣获 "先进集体奖","最佳国家小组","优秀科普工作单位","财务决算先进单位","中国科技志愿服务百家学会","优秀抗疫学会"和"优秀扶贫学会"称号,会员人数突破两万人,得到了中国科协和广大会员的高度认可。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1. 强化政治引领,认真落实"三重一大"。

  2016年12月学会于换届之际召开理事会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四年来,组织召开党委会15次,前置审议学会"三重一大"事项,把握学会改革发展方向。将"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列入学会章程。

  2.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

  学会党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倡议书》;组织编纂《礼赞·科学家精神》系列读本;2019年2月,组织召开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学习钱七虎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同年9月,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纪念于学馥先生百年诞辰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2020年5月28日,在科技社团党委指导下,组织召开"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主题宣讲会,网络平台观众超过20万人次。

  3.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乌东德水电站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

  学会党委于2020年7月2日与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联合主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座谈会。学会原副理事长陈祖煜院士等10位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工作者代表,结合自身在乌东德水电站的科研工作,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体会。学会监事长钱七虎院士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同志对学会长期以来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给予充分肯定。座谈会网络平台累计观看超过2万8千人次。

  4.积极统筹疫情防控,荣获"优秀抗疫学会"称号

  在2020年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学会名誉理事长、监事长钱七虎院士,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6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学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近2亿6千多万元;水下隧道技术工程分会挂靠单位中铁十四局先后组织14批2300多人次,参加1家医院和3家"方舱医院"以及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围挡施工建设;地下物流专委会挂靠单位上海市政总院仅用582分钟完成武汉长江新城方舱医院的市政配套设计工作。此外,学会积极开展复工复产工作,疫情期间学会各项工作均得到有序推进,成效显著,获中国科协"优秀抗疫学会"。

  (二)改革人才服务机制  打造高端科技创新智库

  1. 认真开展人才举荐工作,积极汇聚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2019年1月8日,学会名誉理事长、监事长钱七虎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理事长何满潮院士于2018年12月18日当选为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经学会推荐,龚晓南院士团队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1月13日,学会原副理事长樊启祥、常务理事于斌获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学会动力专委会潘俊峰研究员获"杰出工程师青年奖";2019年11月23日,学会理事长冯夏庭、副理事长李术才、常务理事杨春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副理事长赵阳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副理事长李术才院士获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副理事长殷跃平研究员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理事长冯夏庭院士、何满潮院士、常务理事刘汉龙教授等19人获第一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副理事长康红普院士、李术才院士和潘一山教授、理事路保平教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搭建全方位人才培育体系,青年托举工程成效显著。

  学会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积极推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青年双创大赛、优秀博士论文、青年科学家论坛等青年人才成长平台的搭建,2015年-2019年,连续五年获得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选拔并推荐培养34位学会优秀青年;举办五次全国性青年论坛;连续四年由青年托举人才担任执行主席主承办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

  4.不断完善更新高端科技创新智库。

  目前在库专家总人数606人,其中两院院士36人,外籍专家40人,杰青46人,涉及交通运输、矿业工程、水电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防工程等13余个专业领域。

  (三)学术会议全面改革,学术引领力不断增强。

  1. 勇于改革创新,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广度上,广泛交流,打造CHINA ROCK 品牌学术年会
  2018年11月,学术会议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CHINA ROCK 2018 --第十五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的大会主题为:展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31个二级机构、19个地方学会组织的来自全国各地共4060人参会;设立了27个分会场(4个国际分会场)、8场技术培训, 114家单位。
  2019年11月,以"助力川藏铁路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为主题的CHINA ROCK 2019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29位著名国际岩石力学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做学术报告,设立了20个分会场,参会代表3120人,网络直播观看人数为44674人,工业展览观看人数为10821人,现场组织了500场学术报告、6场技术培训和120个工业展览。
  10月23-26日,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CHINA ROCK 2020--第十七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成功召开。采用线下主会场特邀报告与线上分会场报告相结合的形式,通过CHINA ROCK云大会平台,全程同步直播,线上424多场学术报告和培训等活动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全年无限次回放,参会者可通过电脑及手机浏览、享受本次学术盛筵。仅主会场特邀报告线上直播观看累计人数达18676人次。除学术报告外,本次大会的科技创新工业展览也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线下以3000平米展厅设置了六大展区,50多家参展单位共154个展位,共计6803人次观展。同时以云展览及20000平米的VR展厅,为工程装备制造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搭建了科技创新展示交流平台。通过云展览打造开展后365天永不落幕的科技品牌展。目前线上VR展厅累计观看48900余人次。

  深度上,深入交流,组织形式多样的高端论坛,开创"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和"青岩学术沙龙"。
  2020年,为了积极响应中国科协"打赢新冠肺炎防控战'疫',服务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倡议,学会推出"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目前已开讲四次,分别邀请了何满潮院士、陈祖煜院士、康红普院士和顾金才院士,在科界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20万人次。同时开设"青岩学术沙龙"11讲,为青年人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获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的一致好评和热烈反响。

  2.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期刊。

  《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于2019年1月被SCIE数据库收录,同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并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连续5年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获得国家精品期刊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

  3. 着力开展学科发展研究。

  在中国科协的指导,《2016-2017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18-2019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正在组稿编制中。

  (四)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科技支撑力明显提升。

  1. 为川藏铁路工程提供决策咨询。

  2019年,受中国科协委托,举办"川藏铁路建设中的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高层论坛,梳理凝练出川藏铁路建设中10个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随后,采用"直面问题、结合工程、深入研讨、商定对策"的形式,到川藏铁路沿线各工程技术难题现场组织召开"川藏铁路建设理论与工程对接系列高端专题论坛",对十大问题逐一进行深入研讨,实现理论与工程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并形成科技工作者建议书。

  2. 为千米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提供战略支撑。

  吉林龙家堡煤矿"6·9"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后,国家煤矿安监局委托理事长何满潮院士等10余名专家组成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分4期到吉林、辽宁、江苏等地30余处典型冲击地压矿井进行现场调研。专家组已形成调研报告,提出了防治冲击地压的建议。

  3. 为国家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2017年5月、2019年4月,学会先后组织以钱七虎院士、理事长冯夏庭、何满潮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就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的顶拱深层变形问题、洞室群时空效应等重大工程难题进行决策咨询。

  4. 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开展高科技精准帮扶。

  为认真落实中国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学会积极开展并实施了"高科技精准帮扶"行动计划,以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为工作抓手,结合地方煤炭资源特点和区域产业基础,通过企业产业帮扶和技术帮扶,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主力、学会主角"的工作机制,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实施科技奖励工作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学会科技奖励工作进行全面改革。2016年至2020年,共收到来自岩石力学与工程企事业单位申报的近294个项目,从中评选出科技进步奖182项,其中特等奖11项、一等奖46项。

  6. 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评价品牌。

  制定《学会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及相应的《科技成果评价程序》。五年来,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评价123余项。

  7. 团标工作有序进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成立了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每项标准经立项、编制大纲、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等多环节评审,严把质量关,坚持出精品。截止2020年11月,团体标准立项申请评审4次,共有60项标准获批。其中2项标准已由标准出版社出版,4项标准通过报批稿评审,5项标准通过送审稿评审。

  (五)科学普及工作再上新台阶。

  1.科普基地揭牌与科普团队授旗。

  2017年设立"龙游石窟"为学会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建立了2个科普教育基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蛇蟠岛矿山公园。2019年建立了"遂昌金矿"科普教育基地。

  2.组织并开展了首次欧亚科学家联合北极科学考察。

  2019年8月,在中国科协科普部的指导下,学会组织开展首次欧亚科学家联合北极科学考察。由学会理事长何满潮院士任首席顾问,副理事长唐春安教授担任科考领队,考察队成员包括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ISRM)副主席、挪威工程院院士李春林教授,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学会(ICGdR)理事长、日本外籍院士汪发武教授等来自国内外10多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19位专家。

  (六)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际合作更加深入、广泛。

  1.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学会与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国际地质工程联合会等8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学会理事长何满潮院士任ISRM副主席(2015-2019),学会理事长冯夏庭院士任国际地质工程联合会(FedIGS)主席;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15个专业委员会中由中国学者担任主席或副主席的有8个;疫情期间,学会分别向3个相关国际组织和5国家致函交流新冠疫情防控情况,并收到回函。

  2. 发起国际大科学家工程计划,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学会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家科技人文交流活动,与俄罗斯、巴基斯坦、越南、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合作伙伴关系,发起以我为主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组织中巴公路、越南煤矿、阿根廷岩爆等国际工程咨询活动,组织编制国际岩石力学标准,推动我国标准和技术走出去。

  3.获首届国际岩石力学"科学成就奖"。

  2020年6月13日,学会理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左建平教授荣获首届国际岩石力学"科学成就奖",这也是全球首位获此奖项的学者。

  (七)改革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会员人数突破两万。

  学会注重搭建多形式、多渠道会员服务平台,认真落实监事长钱院士关于提高服务会员质量的指示,提出并完善学会服务会员的十五条举措。目前已完成会员管理系统的升级工作,新系统通过分层注册,更精准和全面的获取会员信息,对会员参与学会活动进行轨迹记录,订单系统的开发使用,实现会员自助注册、缴费、获取发票的便捷服务。学会会员总数已经突破2万。
  学会官网再次改版。网站丰富了栏目和内容,增加新服务功能,仅2020年上半年学会网站总浏览量为785,305 次。荣登中国科协网络宣传评价榜,在全国学会网站排行榜中取得了TOP7的好成绩。

二、"十四·五"学会规划思路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统领,继续探索学会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和世界一流期刊建设,产出一流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一流科技创新人才,为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创新型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党建统领学会发展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科技创新,坚持自立自强,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学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工作机制,明确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建立理论学习制度,严把政治关,为学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2.强化组织建设,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加强学会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学会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学会二级机构党组织全覆盖工作,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积极开展二级机构考核评估工作。加快二级机构成立申报的审批工作,严把材料申报质量,严格审批程序,努力提高新二级机构的素质和数量。
  3.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科学道德风尚。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科学家精神传承与弘扬的独特优势,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和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增进广大科技工作者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科学文化建设,把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引导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来,承担起服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责任与担当。

  (二)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大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4.集中力量打造领军期刊。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统领,全力打造领军期刊,精心培育优秀梯队,全面提升我学会会刊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5. 大力提升办刊规范化水平,推进中外期刊同质等效。多维度加强中文学报稿源和学术质量建设,提升学报发展的内生要素;进一步加强刊网融合建设,系统整合学报岩土工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学报出版传播能力;提升中文学术期刊品牌影响力。
  6.提升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数字化建设能力。完善学会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学会网站数字化、信息化优势和特点,围绕学会核心工作:学会网站结构和服务/管理功能不断优化、完善;搭建并完善学会"数字图书馆",实现并优化学会档案的电子化保存、管理和使用。

  (三)搭建人才成长服务平台,培养一流科技创新人才。

  7.继续完善报奖评奖管理制度,加强获奖项目推广进一步提高科技奖励公信力和知名度。结合青年托举工程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搭建全年龄段覆盖的奖励体系和人才举荐通道,培育创新性科技人才。
  8.打造精品学术会议品牌。广度上,继续打造China Rock 学术年会品牌,为学术交流、科技成果展示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深度上,办好精品高端学术研讨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深入交流。
  9.加强会员联系沟通。提供精准多元的会员服务产品,拓展会员服务模式, 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定位服务,切实发掘科技工作者需求,解决创新人才面临的问题。

  (四)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10.依托高端智库,打造科技服务品牌。积极汇聚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领军人才,扩充完善高端科技创新智库。依托科技智库,编制学科发展报告、撰写科技工作者建议、科技成果评价、工程技术咨询、团体标准编制等科技服务活动,切实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川藏铁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言献策,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
  11.迭代重构科学技术前瞻研判体系。为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推进岩石力学与工程强国建设,积极响应并落实中国科协办公厅相关征集工作。
  12.推动协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目前的热点突出问题,以及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开展跨界调研和研讨,形成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打造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和咨询品牌效应。
  13.服务重点区域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发挥学会组织优势,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牵头,组建专家科技服务团,向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提供高科技精准服务,构建开放共享的产学融合服务平台,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开展高科技精准帮扶。
  14.加强科普品牌建设,提供优质惠普的科普服务。继续扩充科普队伍,充分发挥科普专家团队优势,挖掘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加强科普数字化建设,结合新媒体平台加大科普宣传工作。

  (五)强化国际话语权,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15.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精品会议品牌建设。凝聚全球共识,深化开放合作,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会议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术会议强化跨界交流合作际影响力,开创岩石力学与工程事业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16.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继续加强国际组织联络,加强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国际组织领导人任职队伍。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活动,发起以我为主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切实服务国际重大工程,组织编制国际岩石力学标准,推动我国标准和技术走出去。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