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NEWS LETTER

热点活动

开展极地科学考察,服务川藏工程建设
记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2019年8月6-18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为指导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并开展了学会首次欧亚科学家联合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由学会理事长何满潮院士任首席顾问,副理事长唐春安教授担任科考领队,考察队成员包括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ISRM)副主席、挪威工程院院士李春林教授,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学会(ICGdR)理事长、日本外籍院士汪发武教授、香港大学地球物理专家岳中琦教授,以及来自国内10多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19位专家、青年学者和相关人员共同组成。

        8月5日,考察队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了隆重的启动式,中国科协科普部廖红副部长及相关单位近百人出席了启动会,何满潮院士代表学会讲话,强调了作为工程技术专家,我们更应该重视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以便探索更好的应对气候灾难的措施。唐春安教授做了科考的行程安排报告。中国科协科普部廖红副部长为本次活动致辞,她在致辞中表示,希望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公众和青少年对极地的了解,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公众创作出更多优质的科普作品,同时代表中国科技馆欢迎科学家来做科普活动,最后,廖红代表中国科协给科考队授旗,预祝科考活动圆满成功。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在何满潮院士的领导下,团队利用野外考察间隙,开展了多次交流和讨论,首先明确了团队的考察目标和每个考察队员的任务,通过本次北极科考,重视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和能源的影响,探索更好地应对气候灾难的对策;作为专业性学会,更希望通过考察交流,了解极地消融的机理,调查冻融环境条件下的极地自然灾害模式,包括边坡在冻融条件下的滑坡模式,永冻层工程开挖的力学效应,以及极地气候变化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在斯瓦尔巴群岛考察期间,考察线路跨度为北纬78度到北纬80度的10个地点,考察了朗伊尔城冰川,Sheerenburg冰川、摩纳哥冰川,穿越了伊斯峡湾、康斯峡湾和北纬80度线(Moffen),参访了巴伦支堡(俄罗斯煤矿)、Texas Bar岛(北极早期探险捕鲸地)、Bockfsord(北极苔原和12度温泉)、 Ny London(松散的花岗岩)和Ny Alesund(中国北极黄河站和各国考察站,共13个国家)。

        考察期间,考察队专程访问了中国北极黄河站,并带去了慰问品,受到黄河站全体队员的热情接待。何满潮院士向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黄河站何昉站长介绍了学会组织本次北极考察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南北两极的考察研究,促进第三极的工程建设,并与考察站9名队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为北极科学研究贡献力量。依依惜别前,全体考察队员与黄河站队员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抒发考察队员在地球的最北端致敬祖国的感情,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朗伊尔城是斯瓦尔巴群岛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最北的城市,考察队与在此地设立的北极研究中心和北极大学联盟等北极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与斯瓦尔巴大学中心(The University Centre in Svalbard,UNIS)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研讨会,中心主任Haraid Ellingsen教授全面介绍了大学城的情况,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研究方向;何满潮院士介绍了学会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次考察的情况;双方研究人员分别就各自的研究方向做了相关的学术报告。

        8月14日,在UNIS北极工程技术系主任Arne Aalberg教授的带领下,考察队参观了北极种子库、3号煤矿、垃圾处理、房屋建设、管道铺设、边坡防雪设施等工程项目,全面了解北极独特的冻融气候条件下的工程设计、监测和建设问题。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在北极科考间隙,考察队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两次阶段性总结和工作部署会议,8月13日下午,何满潮院士对8月7日-12日的野外考察工作进行了总结,为科考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他亲自起草了《极地岩石力学》考察报告的章节框架,并组织大家改进完善和进行了分工,8月16日晚,科考队员再次开会,由队长唐春安教授主持,他首先强调了极地岩石力学考察报告的重要性,并安排岳中琦教授和张娜副教授就已完成的章节编写情况做了汇报,会议邀请李春林院士对如何做好考察报告的编写工作和注意的问题做了重要说明,回国后两周内形成科考报告。

        8月18日,考察队圆满结束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考察和访问,按计划经挪威奥斯陆归国。本次北极考察特别重视科考和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特别邀请两家媒体的企业单位参与考察,相关媒体单位将就考察内容形成系列科普宣传纪录片——《极地消融》。

        本次北极考察,在地质调查、冰川研究、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极地工程和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了解,作为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的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将把本次考察作为极地研究的开始,开展南北极考察的科考、科普、科教活动,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北极,了解北极消融,了解北极冻融环境下开发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学会探讨极寒地区冻融环境下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极寒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建造技术,为我国在极寒地区冻融环境岩石工程(如川藏铁路)提供技术保障。我们相信通过这种多学科融合,对于我们积极落实国家的北极政策,积极应对北极变化带来的挑战,共同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为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做出我们学会的应有贡献。

加载全文

showcase image

“川藏铁路建设理论与工程对接系列高端专题论坛”(二)

        2019年6月22日,“川藏铁路建设理论与工程对接系列高端专题论坛(二)”在北京召开。这是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学术活动。论坛主题为“ 川藏地区超高地应力精确快速测量技术和超高应力条件下岩爆机理及其控制对策”。

        出席论坛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金智新,东北大学教授冯夏庭、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唐春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姜耀东,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谢富任、王成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群策,长江科学院教授级高工尹健民等岩石力学领域专家;川藏铁路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赵勇、高工张利国,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教授级高工田四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勘察设计大师李国良,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喻渝等来自川藏铁路建设一线的工程领域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作为论坛召集人首先介绍了论坛举办的背景。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共有5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陈群策研究员作了题为《深部地应力测量技术及应用实例》的报告,介绍了地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深孔水压制裂测量技术在川藏线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情况。长江科学院尹健民教授作了题为《深埋地下洞室地应力测量方法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深埋水工隧洞地应力测量特点及工程应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王成虎研究员作了题为《山岭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区域地应力场综合确定与高地应力状态快速检测技术》的报告,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高地应力快速检测设备,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川藏铁路沿线应力状态进行评估。东北大学副校长、教授冯夏庭作了题为《深埋隧道岩爆孕育过程 》的报告,介绍了岩爆的机理、试验测试及预警方法等,并对川藏铁路岩爆特点进行了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作了题为《岩爆机理及控制对策》的报告,结合实验分析及工程现象分析岩爆机理并提出控制对策。结合几位专家的介绍,与会专家对川藏铁路工程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论坛召集人何满潮院士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地应力测量与地应力场研究是川藏铁路前期勘察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难点问题,大家要理清思路,不畏困难,强强联合,多角度多方法开展攻关研究,为川藏铁路保驾护航;而岩爆的精准预测预警和防控是建立在对地应力场的准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现有的理论模型、技术方法是可以实现对各个等级岩爆的预警防控。

        与会专家学者在报告后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专家一致认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建设发展的指示,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应以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将科学理论和工程经验紧密结合,努力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重大工程,为国家战略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加载全文

“川藏铁路建设理论与工程对接系列高端专题论坛”(三)在甘肃兰州召开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2019年8月3日,“川藏铁路建设理论与工程对接系列高端专题论坛(三)”在甘肃兰州召开。这是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学术活动。论坛主题为“软岩分类、软岩高应力大变形机理、破坏准则与支护对策”。此次论坛首次对极具施工难度的木寨岭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进行了实地考察,全面系统了解了木寨岭隧道的软岩大变形调控理念及控制措施,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隧道大变形控制新思路。

        出席论坛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陈湘生。以及支持与承办方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牛思胜、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朱晓力、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毛曼君、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任候小荣、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石培荣、党委书记荣志远、总经理任忠章、总工程师乔小兵、甘肃长达路业公司总经理许永震等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晓杰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姜耀东教授、武汉大学刘泉声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刘吉平教授。应邀出席的还有来自川藏铁路建设一线的工程技术专家:川藏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利国、川藏铁路有限公司工程部高工罗勋、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教授级高工田四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教授级高工喻渝、中铁一院工程集团公司教高李国良、中铁隧道局集团教授级高工杜闯东、铁道科学研究院教高张玉芳、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祁生文等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作为论坛召集人首先介绍了论坛举办的背景。2018年10月10日,习总书记讲话“强调规划建设川藏铁路,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解决西藏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定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同时中国岩石力学学会正在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这也是中国岩石力学学会在科协领导下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形式的一部分。论坛的形式是“直面问题,结合工程深入探讨,商定对策”。论坛的理念是“实现理论和工程高层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教授、金智新教授分别主持了此次高层论坛。本次论坛共有4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中铁隧道局集团马闯东高工作了题为《川藏铁路隧道两大关键技术的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隧道工程概况、川藏铁路隧道两大工程技术问题由来,以及软岩变形控制等问题;中铁一院工程集团公司李国良教高作了题为《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潜势判定及治理技术》的报告,介绍了挤压性围岩地质特征、隧道挤压性大变形识别、挤压性围岩变形潜势判定、挤压性围岩变形治理技术等;武汉大学刘泉声教授作了题为《川藏铁路隧道超高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机理及支护控制对策》的报告,介绍了软岩大变形机理跟预测控制方法、关于TBM挖掘挤压变形卡机灾害预测控制研究进展以及川藏铁路软岩控制TBM的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作了题为《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的报告,介绍了软岩隧道破坏现象以及软岩的概念及分类、软岩大变形力学机制、NPR锚杆/索新材料及光爆新技术。结合几位专家的介绍,与会专家对川藏铁路工程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论坛召集人何满潮院士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川藏铁路工程是一个政治、经济、技术综合一体化的生命线工程。他指出“川藏铁路工程的软岩分类、软岩高应力大变形机理、破坏准则与支护对策”是川藏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从工程难题的研讨当中,各位院士和专家提炼出一系列的软岩治理措施及技术,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科学技术措施。

        何满潮院士指出,在川藏铁路问题上要有原始的创新技术,提出中国的理论和中国的方法,为川藏铁路建设保驾护航。

        与会专家学者在报告后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专家一致认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建设发展的指示,“强调规划建设川藏铁路,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解决西藏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定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应以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将科学理论和工程经验紧密结合,努力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重大工程,为国家战略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加载全文

showcase image

ISRM副主席李春林院士来京访问

        2019年7月15-17日,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ISRM)副主席何满潮院士的邀请,ISRM副主席(欧洲区)、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李春林到北京访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9月16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晓杰教授接待了李春林院士,对李春林院士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发展历程。随后,李春林院士一行参观了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爆动力学实验系统、深部软岩巷道结构效应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和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拉伸实验系统。杨晓杰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下午,杨秘书长又陪同李春林院士一行,到煤科总院会见了学会副理事长康红普院士,并参观了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院士对参观的实验设备表示浓厚的兴趣,并与实验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肯定了实验的重要性。学会副秘书长徐文立和山东科技大学赵同彬教授陪同参观。

        李春林院士在国际岩石力学界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在访问期间,分别在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煤科院做了两场学术报告 “高地应力岩体锚杆支护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讲座,系统讲述了他在岩体锚杆支护理论和岩爆支护创新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贡献。近百名科技人员和青年学者聆听了李院士的讲座,与会人员围绕相关学术问题与李春林院士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交流。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杨晓杰秘书长利用本次机会在煤科院也做了学会建设世界一流学会的进展报告,系统全面地向李院士和康院士及煤科院科技人员介绍了学会近年来的成果和工作设想,得到了两位院士的肯定。李院士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学会的合作,徐文立副秘书长就其他国际合作和交流问题与李院士进行了探讨,并就2020年在挪威召开欧洲岩石力学会议中国专场的工作进一步磋商。

        李春林院士的来访加深了双方的理解与共识,促进了双方开展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载全文

2019油气地下储存理论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2019年8月18-20日,由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东北大学联合主办,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专业国际会议“2019油气地下储存理论与技术国际研讨会 (IWOGS 2019)”在沈阳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由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设计方法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工程设计方法分会和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由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挪威、韩国、日本、瑞典、新加坡的十余位专家和国家石油储备中心、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有限公司、中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等国内20余家著名企业、科研院所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东北大学副校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设计方法委员会主席、IWUOGS 2019大会共同主席冯夏庭教授,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副主席(亚洲)、韩国工程院院士、IWUOGS 2019大会共同主席Seokwon Jeon教授,挪威隧道协会主席、IWUOGS 2019大会共同主席Bjørn Nilsen教授分别致辞。大会由组委会共同主席、东北大学王者超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议围绕“油气地下储存基本原理”、“油气地下储存新方法”、“油气地下储存稳定性监测与控制”、“油气地下储存水封性评价与控制”等8个议题组织了11个大会主题报告和8个特邀报告。大会伊始,由挪威工程院院士吕明教授作了题为“Examples of Storage of Compressed Natural Gas in Unlined Rock Caverns”的大会主题报告,结合三个具体工程案例深入介绍了无衬砌岩穴储存压缩天然气的基本原理;韩国工程院院士Seokwon Jeon教授作了题为“Underground Gas Storage Project: a Case Underneath a Artificial Island”的大会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韩国LPG储存现状以及储库稳定性监测与控制技术;挪威科技大学Bjørn Nilsen教授围绕油气地下储库的勘察和设计技术作了题为“Norwegian Oil and Gas Storage in Rock Caverns-Basis of Technolog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Principles”大会主题报告;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杨森作了题为“Discuss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Underground Water-sealed Storage Cavern without Artificial Water Curtain System”,对地下水封洞库不设置人工水幕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另外,来自瑞典岩石工程研究基金会主任Per Tengborg教授、挪威Multiconsult公司高级顾问Per Heimli先生、南洋理工大学Zhiye Zhao副教授、韩国BCMP副总裁Ho Yeong Kim博士、日本福田地质研究所研究员Michito Shimo博士、日本九州大学Yasuhiro Mitani教授和熊本大学Atsushi Sainoki副教授等专家围绕大会议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大会报告引起了代表们极大的兴趣,现场代表与主讲人之间就油气地下储存相关理论与技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外,围绕“地下水封洞库设计方法”、“岩石工程中数值模拟的作用”和“岩石工程中的数据分析”的专题,大会组委会组织了自由讨论会,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地下储存理论与技术交流。会议期间,冯夏庭教授组织召开了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设计方法委员会工作组会议,讨论了关于制定ISRM技术导则和建议方法的若干事项,各位代表积极发言,一致表示支持成立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副主席、日本山口大学Norikazu Shimizu教授全程参加了会议,并代表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致闭幕辞。

加载全文

《岩溶注浆工程技术规程》初稿评审会在昆明召开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2019年7月6~7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岩溶注浆工程技术规程》初稿评审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标准主编单位湖南宏禹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电建贵阳院、中国水科院、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中铁十六局、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路桥及特邀评审专家共计25人参加了会议。

        《岩溶注浆工程技术规程》初稿评审会由学会副秘书长黄理兴研究员主持,学会常务理事、锚固与注浆分会理事长杨晓东教授任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学会副理事长李夕兵教授任副主任。湖南宏禹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编制组介绍了标准的编制过程与标准主要章节条款。经质询与讨论,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岩溶注浆工程技术规程》初稿根据经评审后的编制大纲进行编制,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技术先进,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专家们根据标准主要内容,建议标准名称改为《岩溶注浆工程技术规范》。

        本标准将在初稿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预计今年8月底提交征求意见稿,并尽快完成送审稿,争取早日为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加载全文

会议信息

“专岩杯”第四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创新创业大赛

主 题:聚焦“川藏铁路”等西部开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我国交通岩土、能源岩土、环境岩土及新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新工法、新技术及新材料等创新性成果,推动其在西部开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报名时间:2019.4.1-2019.9.15

报名方式:所有参赛者可向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所属二级机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和分会)、地方学会、支撑单位或团体会员单位提出申请,并填写报名申请表,由相关单位择优推荐。详情参见学会网站。

第九届中俄矿山深部开采岩石动力学高层论坛暨中俄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联合常设论坛

交流内容:会议旨在围绕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探讨深部岩体力学特性;深部能源/资源开采中频发的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岩爆及突水突泥等动力灾害机理及防控;深部开采过程中工程岩体动力学响应及稳定性控制等学术与技术问题。

特邀学者:将特邀中俄两国的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以便更好地推动深部岩石力学的发展,促进高端学术交流。

会议时间:2019年9月6日~8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详情参见学会网站)

内外动力作用下工程灾害演化机制与防控技术—2019中国科协第37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论坛主题:本次论坛主题是“聚焦重大工程孕灾前沿,探索灾害'防'与'治'的辩证”。论坛将召集国内土木、水利、交通、矿山及海洋等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参会,论坛分议题如下:
i. 多因素、跨尺度的岩土工程孕灾机制
ii. 复杂条件下工程灾害的链生转化机制
iii. 重大工程灾害“防”与“治”的辩证
iv. 重大工程灾害智能预警及风险调控

会议时间:9月27-29日

会议地点:武汉市

【致读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会简报》以学会主要事件、重点工作、学术会议和活动为主要报道内容,宣传内容如有遗漏,敬请见谅。《学会简报》由学会秘书处宣传组织部负责编辑发布,每个月出版一刊(可根据学会具体工作安排调整)。刊物将通过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和邮箱三种方式发布,同时可以通过网站下载PDF版。联系电话:010-82998164; 邮箱:csrme@126.com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