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NEWS LETTER

重点工作

陈祖煜院士做客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出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第二讲于5月29日上午9:00开讲。本次云课堂特别邀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祖煜院士作题为《深度学习在引松工程TBM施工塌方段的反演分析》的报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晓杰教授主持此次活动。

        TBM是一种大型高效的隧道施工机械,在我国引松济辽、引汉济渭等大型调水工程的隧道开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TBM掘进过程中,设备操作主要依靠驾驶员的经验,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常发生卡机、塌方等工程事故,造成工期延误并浪费巨大的物资。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多个应用领域取得突破,人工智能有望成为现实。深度学习与TBM的结合将可能解决隧道掘进的关键问题,为施工效率带来质的飞跃。

showcase image

        陈祖煜院士简要回顾了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以一个简单的算例直观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和原理;随后,陈院士以TBM掘进数据机器学习竞赛为切入点,介绍了几个参赛队伍的研究方法,展示了机器学习在分析吉林引松TBM工程海量掘进数据中取得的相关成果,并展望了机器学习在TBM扭矩、转速预测以及隧道塌方段分析等方向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成熟后将为TBM掘进参数优化和风险预警提供方法,促进施工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最后,陈院士展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TBM软件平台的界面和主要功能。工程数据是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基础,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梦寐以求的财富,陈院士在报告结束之时,谈了有关机器学习应用于TBM掘进的思考,表达了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迫切愿望,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投入相关领域的研究,推进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的落地。

        本次云课堂依托中国科协在线学术服务平台"科界"以直播形式向公众推出,同时通过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多渠道宣传,累计播放量超过万余人次,获得社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第一讲、第二讲都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向广大会员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工作者提供的优惠活动和会员服务"大礼包"内容之一。云课堂将在日后秉承党建与业务相结合、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耦合的特点,继续为凝聚学科精髓、传承学术思想、传播先进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加载全文

康红普院士做客"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第三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中国科协"打赢新冠肺炎防控战'疫',服务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倡议,认真落实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清单工作任务和学会年度工作计划,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隆重推出了"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6月16日上午,第三讲"云课堂"特别邀请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理事会党委纪委书记康红普院士作了题为《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的报告。学会副理事长李晓研究员主持。

        深部资源开发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千米以下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资源禀赋特征、能源结构现状和经济发展需要决定了千米深井煤炭资源开发势在必行。深部开采面临的高地应力、高地温、强采动等复杂地质环境导致巷道围岩变形大、冲击地压灾害严重,对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康红普院士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深部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征,阐述了巷道围岩支护-改性-卸压"三位一体"、"三主动"控制原理,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巷道围岩进行协同控制,达到减小巷道变形、保持围岩稳定的目的。康院士还详细介绍了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技术、材料、仪器及装备等。通过山东新汶矿区和淮南新集矿区两个典型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控制实例,介绍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方案与参数、施工工艺与监测技术及应用效果。最后,康院士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深化"支护-改性-卸压"时空协同控制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展望,希望广大同行共同努力、不断攻关,为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本次"云课堂"同时属于中国科协打造的"科创中国"云课堂,并于6月16日在《科技经济融合工作情况简报》(第24期,总第61期)首页进行了报道。在科界、微博等网络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13万6千人次,获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的一致好评和热烈反响。"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自开讲以来,三次活动累计超过18万人次观看直播,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今后,学会将继续秉承党建与业务相结合、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耦合的特点,凝聚学科精髓、传承学术思想、传播先进文化,为创建世界一流学会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加载全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工作汇报视频会议召开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联合举办的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工作汇报视频会议于2020年6月18日上午召开。此次会议秉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会议主旨,联盟各理事单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进行了工作汇报交流。

        国家知识产权局赵刚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理事长何满潮、中国科学院宋振骐院士、中国工程院蔡美峰院士、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李钟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教授、中国科协、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及20余家单位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联盟副理事长杨晓杰教授主持。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首先,何满潮院士传达全国两会精神,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最新指示,交流了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并结合联盟情况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最后,指出面对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把握住科技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要加强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保护。

        联盟杨军秘书长汇报了知识产权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计划;刘建平副处长和刘丹丹调研员分别就在矿业知识产权联盟挂职进行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汇报。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和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分别对知识产权申请及保护经验进行了交流。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姜耀东教授代表联盟挂靠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就联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并希望未来能在海洋矿业开发等领域进行业务拓展。

        国家知识产权赵刚副局长作了总结讲话,肯定了联盟近几年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联盟以煤炭为主体,在开采、化工、智能化等方面扩大覆盖面;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要让知识产权见实效、见效益;要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下功夫,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的水平。赵局长最后指出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仍将支持联盟的建设,凝心聚力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希望联盟能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showcase image

        通过此次视频会议,传达了全国两会精神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文件精神,总结了联盟的有关工作,为今后在矿业知识产权的交流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加载全文

"青岩"系列学术沙龙第二讲成功举办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承办的"青岩"系列学术沙龙第二讲于2020年6月13日上午成功举办。中国科协青托人才、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刘春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通过专家宝直播平台做了题为"颗粒离散元法工程应用的三大问题探讨"的精彩讲座,学术沙龙由青委会秘书长黄昕主持。

        刘春教授首先介绍了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矩阵离散单元法的基本思想;接着结合自身在开发矩阵离散单元法模拟软件MatDEM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了其对离散单元法工程应用中面临的精准建模困难、计算资源需求大、多场和流固耦合理论及相关软件不够完善三大关键问题的思考,特别是针对多场和流固耦合问题,刘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介绍了其团队建立的离散单元多场和流固耦合模拟的近似方法;最后,刘教授介绍了国内几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连续和非连续分析软件,回顾了自身研发MatDEM的艰辛历程并对未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和工程分析软件的开发提出了展望。共计788人在线观看了本次讲座,讲座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响应,不少观众在互动区留言讨论,累计收到提问27条。讲座结束后,刘教授对上述问题一一做了耐心回答,问答时间持续近一小时。

showcase image

        "青岩"系列学术沙龙是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线上学术交流平台,目的是为了克服非常时期的学术交流障碍,加强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活跃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学者的学术氛围。沙龙将每隔2周于周六上午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针对当前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与青年同行们分享自身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广泛的学术探讨。"青岩"系列学术沙龙得到了专家宝-汇聚工程智慧的大力支持,为沙龙制作了精美的海报并提供直播平台。"青岩"学术沙龙第三期讲座将于2020年6月27日举行。

加载全文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成果评价会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验收会召开

        2020年6月6日,由杜时贵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技术与系统研制"科技成果评价会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验收会在绍兴文理学院岩土大楼709召开。此次验收会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委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的验收审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代表、验收专家组成员、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昌、科技处处长奚柏君、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均土、项目组成员等2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验收专家组主审李晓研究员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双明教授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原院长王运敏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杨树锋教授担任评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验收专家组副组长,评价委员会委员及验收专家组组员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晓研究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刘文连大师、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浙江省工程勘察院的蒋建良大师、同济大学的夏才初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的李克钢教授组成。

showcase image

        评价委员会、验收专家组首先到实验室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听取了杜时贵教授对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系统的介绍以及观看了设备的现场试验运行情况,随后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杜时贵教授的科技成果评价汇报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验收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对项目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了质询,肯定了项目组在大型科研仪器研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套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系统与技术,首次在同一台试验机上实现了11个连续尺寸结构面试样(尺寸范围10cm×10cm至110cm×110cm)的直剪试验,攻克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技术难题,最后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鉴于该项目技术原创性高,且对重大科学问题解决作出了突破性贡献,验收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推荐为优秀项目。

showcase image

        该项目是由绍兴文理学院、宁波大学、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编制团体标准1部,授权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57篇。提出了全域搜索测量方法,发明了结构面抗剪强度代表性试样取样方法,准确确定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模型试样的制模位置;研发无级限位多尺度岩体结构面试样模型模具及其制模方法,实现了系列尺寸吻合、充填、裂隙结构面试样的可重复制备,突破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样制作的技术瓶颈。

        在验收反馈会上,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昌代表学校感谢验收专家和领导的辛勤工作和宝贵意见建议,该项目不仅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也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绍兴文理学院和杜时贵教授团队的科研工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的产出,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载全文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团体标准《露天矿山岩体边坡工程设计规范》通过初稿评审

        2020年6月17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依托腾讯会议平台,组织召开了由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主编的《露天矿山岩体边坡工程设计规范》学会团体标准的初稿评审会议。

        评审会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黄理兴研究员主持,评审专家有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宋胜武教授级高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教授、中南大学李夕兵教授、绍兴文理学院杜时贵教授、江西理工大学饶运章教授、中冶京城(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广山教授级高工等。

        会议开始由主持人介绍了参会评审专家及参编单位代表,并对评审要求作了讲解;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院长童雄教授代表主编单位致欢迎词。随后,昆明理工大学吴顺川教授代表编制组汇报了标准初稿编制过程、标准结构与主要内容、主要创新条款、与现有标准关系及标准编制时间进度安排等。

        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后,对标准初稿进行了认真讨论与质询,并对后期的修改完善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要求主参编单位按照审查意见,明确目标,进一步完善架构、深化内容,尽快形成征求意见稿。

        同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标准的编制具有必要性和前瞻性,编写组在编制过程中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了国内外现有方法,对露天矿岩体边坡勘察、设计以及边坡结构参数设计方法进行规范规定,可有效提升露天矿边坡设计的标准化和水平,特别是在露天矿岩体分析模型、不同边坡尺度以及安全系数取值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对促进我国露天矿设计与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致同意通过该标准的初稿审查。

        主参编单位的代表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指导建议与意见,并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为下一步编写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载全文

"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TBM隧洞灾害控制与安全快速掘进关键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6月29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TBM隧洞灾害控制与安全快速掘进关键技术"项目线上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由太原理工大学赵阳升院士任主任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方祖烈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晓研究员任副主任委员,湖南大学曹文贵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焦玉勇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杜立杰教授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玉生教授任评价会委员。学会秘书长杨晓杰教授主持会议。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TBM突涌水灾害源不良地质识别、控制与施工配套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由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山西中部引黄水务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组围绕复杂地质条件下TBM隧洞防灾减灾和安全建设等理论和技术难题,以现场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等手段,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TBM隧洞灾害预测与控制、快速掘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突破了复杂地质条件下TBM隧洞建设面临的多项理论和技术难题,研发并成功实施了多项TBM安全快速施工配套技术,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目前,该项目已形成包括新型工法、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内的一批科研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山西省中部引黄、东山供水等工程的TBM隧洞施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此次科技成果评价的顺利通过,有利于加快本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将助力我国隧道安全施工的发展进步。

加载全文

【致读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会简报》以学会主要事件、重点工作、学术会议和活动为主要报道内容,宣传内容如有遗漏,敬请见谅。《学会简报》由学会秘书处宣传组织部负责编辑发布,每个月出版一刊(可根据学会具体工作安排调整)。刊物将通过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和邮箱三种方式发布,同时可以通过网站下载PDF版。联系电话:010-82998164; 邮箱:csrme@126.com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