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NEWS LETTER

重点工作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宣讲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实施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清单分类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的指导下,于5月29日下午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主题宣讲会。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此次宣讲会由201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监事长钱七虎院士作为宣讲嘉宾。宣讲会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冯夏庭院士主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吕昭平同志认为,此次宣讲会是科技社团党委与全国学会的积极创新,充分发挥了学会院士专家的人才优势,以线上云课堂的形式助力创新人才成长,助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全国学会科学家精神宣讲阵地,发挥学会党委政治引领作用,引导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和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钱七虎院士生动翔实地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先进典型事迹,客观真实的诠释了自己对科学家精神的感悟及理解,号召大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宣讲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首先,钱院士阐述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强调了科学家精神的精髓和核心是在长期科研实践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通过生动事例说明了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一是无私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服务人类的国际主义精神;二是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三是淡泊明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四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五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六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其次,他对当前形势下广大青年科学工作者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提出几点希望。第一,始终坚持党的政治引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把自身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有效结合起来;第二,弘扬科学家精神,要与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结合起来,打牢思想根基和道德根基;第三,严守科研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底线,敢于同违背科研诚信、违反科研道德要求的现象作斗争,切实加强道德修养。

        钱院士就如何培育科学家精神谈了自己的感受,他动情地说:"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和伟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从而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确立革命人生观,永葆革命青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砥砺前行。"

        最后,钱院士与青年科学家代表进行现场问答互动环节。与会的青年科学家代表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祁生文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获得者(2018年)、山东大学王琦教授,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2015年)、清华大学赵志宏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托举人才(2015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伯韬教授。四位青年代表分别从国内外论文发表期刊的权衡选择、青年学生与团队的培养、科研工作的挫折应对和能源开采相关岩石力学的发展几个方面向钱院士请教。钱院士认为,科研的道路铺满荆棘与困难,遇到挫折时,需要拿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与勇气;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岩石力学工作者不能老是着眼于化石能源,需要拓展新能源的研究,探索其变革性问题,迎接各种开采新能源带来的生态、环境和工程的挑战;针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希望大家发扬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学术传统,团队领头人要克己奉公,多让利于年轻人,助力年轻人快速成长。钱院士还在最后建议青年科学家发表论文要立足于远大的目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同时谨遵科技保密和学术作风,多多支持国内顶尖期刊的建设。

        本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宣讲会,时值5.30科技工作者日,特别依托中国科协学术服务平台"科界"以直播形式播出,同时在新浪、微博、知网、抖音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播放量高达20余万人次,获得社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本次宣讲既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次很好实践,更是"科技为民、奋斗有我"的一次生动感召,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精神获得感、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强化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创建新的辉煌!

加载全文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正式开讲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中国科协"打赢新冠肺炎防控战"疫",服务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倡议,认真落实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清单工作任务和学会年度工作计划,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出"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本活动特别依托中国科协在线学术服务平台"科界"以直播课形式向公众推出,同时通过学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进行多渠道传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晓杰教授主持此次活动。

        "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由《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学会主办的入选中国科协卓越行动计划的期刊社协办,将邀请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学者近年来荣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等优秀论文的作者做学术报告,分享他们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原始理论创新和重大工程实践经验;云课堂还将特邀著名科学家、著名党建专家学者做党建专题报告,引领广大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工作者听党的话、跟党走,弘扬爱国奉献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作风学风道德建设,建功立业新时代。

        "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第一讲于5月20日9:00正式开讲,特别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作题为《聚能切缝技术及围岩应力场演化》的报告,该报告内容获"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何满潮院士从历史沿革、聚能切缝技术、围岩应力场演化、采矿工程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聚能切缝技术及围岩应力场演化,指出聚能切缝技术利用岩体耐压怕拉特性实现单一裂缝,实现了破坏和建设岩石力学的完美结合。聚能切缝技术与采矿工程完美结合在110/N00工法进行了成功应用,实现了利用矿压自动成巷,有效降低了围岩应力,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引领了第三次采矿技术革命。

        本次云课堂在科界平台累计播放量高达36654人次,获得社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今后,"岩石力学与工程云课堂"平台将继续秉承党建与业务相结合、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耦合的特点,充分发挥学会理事会党委政治引领和党建统领作用,凝聚学科精髓、传承学术思想、传播先进文化,助力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国际领先的学术地位建设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为创建世界一流学会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加载全文

"川西峡谷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成功召开

        2020年5月10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线上组织召开了由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川西峡谷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灾害防控关键技术"项目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由学会理事长冯夏庭院士担任主任委员,陆军勤务学院郑颖人院士担任评价会副主任委员,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余波教高、四川大学邓建辉教授、长安大学苏生瑞教授、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施裕兵教高、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唐胜传研究员、同济大学黄雨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尚彦军研究员共7位为评价会委员。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主持会议。

        项目组通过调查研究、室内外试验、物理及数值模拟、工程监测及验证等手段,对川西峡谷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灾害防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showcase image

        1. 揭示了深切峡谷区考虑反复冻融变温作用下边坡岩体损伤弱化机理,建立了考虑地震、冻融损伤因子效应的深切峡谷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2. 创建了基于虚实分离法的深切峡谷区场地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及全面考虑地震动三要素参数的地震响应时频变换分析算法。

        3. 提出了高烈度深切峡谷区边坡岩土体支挡防护结构位移控制标准及抗震设计方法。

        4. 研发了包括粘度时变性注浆材料、人字形碎屑流疏排结构、坡体压力自调式多级框架结构等适用于深切峡谷区边坡灾害防治工程的新材料、新技术。

        评价委员会全票通过,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成果视频评价会圆满成功!

加载全文

"隧道钻爆法施工成套装备及智能化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5月12日上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隧道钻爆法施工成套装备及智能化技术"项目线上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任主任委员,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任辉启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任副主任委员,绍兴文理学院杜时贵教授、长江科学院郭熙灵教高、中南大学李夕兵教授、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李新平教授及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任评价会委员。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主持会议,黄理兴副秘书长出席会议。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隧道人机岩时空信息互联互通智能化钻爆成套装备、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showcase image

        该成果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铁十二局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等单位产学研用历时10年共同完成。项目组围绕钻爆法智能化施工面临的"智能化成套施工装备、现场自主量测定位手段、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深度工程化应用技术、智能化施工装备全工序技术体系"四方面难题,以隧道智能建造施工装备研制为核心,从机理、理论、关键技术到体系融合开展全过程自主创新,突破了隧道钻爆法智能施工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涵盖隧道钻爆法施工全工序的系列化成套装备,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该技术成果已授权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获软件著作权8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篇;获省级工法4项,参编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主编企业标准8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中国好设计金奖1项、银奖1项,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创新产品金奖1项。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该技术成果在公路、铁路、水利、国防等领域重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超欠挖现象、隐蔽工程缺陷率、安全事故率、设备材料非工损耗率等工程问题大幅降低,总体工效比人工法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隧道设计施工模式向智能建造方向变革发挥要支撑作用。

        此次科技成果评价的顺利通过,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本成果的推广应用,助力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进步。

加载全文

学会支撑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开启防震减灾学术科普线上直播系列讲座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我学会支撑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组织了以线上为主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加强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科技、科协等部门的合作,组织举办防震减灾学术科普线上直播系列讲座。

showcase image

        4月24日、5月8日,特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聂高众研究员作题为《地震应急的概念、理论与基本特点》和《地震应急中的评估技术现状》的系列学术报告,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天津市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等多家单位同步直播;5月12日,我所王成虎研究员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心小学校师生共同开展一节题为《地震灾害及其应急救援》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网络公开课;5月15日,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张洪顺支队长为我所全体员工做消防培训。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此次系列讲座"地震英才学术论坛报告"首次开启线上、线下两种参会模式,社会公众线上参会累计访问量多达4余万人次,累计观众数近7千人,充分利用各主流媒体平台,大力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论述精神,讲授防震减灾知识和实用技能,集中宣传报道防震减灾工作成果,向社会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增强地震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的良好氛围。

加载全文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和《岩土工程模型试验光纤光栅测试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初稿通过专家评审

        2020年5月18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防炎抗疫期间,依托"腾讯会议"平台召集专家,对山东大学、长安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团体标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进行了初稿评审。会议邀请了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察院原院长宋胜武教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黄理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研究员,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徐长节教授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院长陈建勋教授,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国良教高,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蒋良文教高,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洪开荣教高,中南大学柳建新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院长王绪本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仇文革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刘树才教授,长江科学院朱杰兵教高,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波教高,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刘双秘书长15位专家组成专家组。标准主参编单位相关领导和主要编写人员共32人参加了会议。

showcase image
showcase image

        其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院士致欢迎辞。山东大学刘斌教授代表主参编单位向专家组汇报了初稿编制情况。与会专家经审阅、质询与讨论后一致认为,《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初稿)根据经评审后的编制大纲进行编制,内容完整,结构基本合理,技术先进,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团体标准编制要求,同意标准初稿通过专家组评审。

        翌日,学会采用相同方式对山东大学和南京大学主编的《岩土工程模型试验光纤光栅测试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初稿进行评审。专家组由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察院原院长宋胜武教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黄理兴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研究员,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徐长节教授,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教授,中南大学柳建新教授,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梅国雄教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朱斌教授,山东省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统玉研究员,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刘双秘书长11位专家组成。标准主参编单位相关领导和主要编写人员共19人参加了会议。经质询讨论,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专家组评审。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该标准的编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希望标准主参编单位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尽快形成征求意见稿。

加载全文

"基坑工程自稳型无支撑绿色支护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5月19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基坑工程自稳型无支撑绿色支护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项目线上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由郑州大学王复明院士担任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天津城建集团韩振勇教授级高工、建华建材集团张雁教授级高工、北京建筑大学戚承志教授担任评价会委员。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主持会议。

showcase image

        该成果由天津大学、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总承包有限公司、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和广东力源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项目组围绕当前基坑工程支护技术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性,从研发系列自稳型无支撑绿色支护体系、揭示自稳型无支撑绿色支护体系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和破坏模式、发明城市环境下无支撑支护施工成套技术与装备到形成工程应用,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加载全文

"载体桩技术及应用"成果评价会圆满结束

        2020年5月29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由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等单位完成的"载体桩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任主任委员,重庆大学刘汉龙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顾宝和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任庆英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大学郑刚教授、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晋勋教高及中航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马永琪研究员任评价会委员。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主持会议。

        项目组清华大学的李广信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高文生研究员、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的王继忠董事长等主要完成人参加会议。

        评价委员会审阅了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组汇报,经质询和充分讨论,评价认为:项目组通过理论研究、现场试验、模型试验等手段,对载体桩技术施工工艺和设备、受力机理、抗压和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施工影响范围以及载体桩复合地基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研发了载体桩及复合地基技术;提出了载体桩单桩承载力及扩展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研发出一套载体桩信息化施工设备;提出了适合载体桩静载试验的早期检测方法。

        载体桩技术已在我国建筑、交通和市政等1000余项工程中成功应用,获得了相关专利和标准,取得创新性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评价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加载全文

"工程岩体强震动力响应规律及损伤灾变机理"研究成果评价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申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于2020年5月23日组织召开"工程岩体强震动力响应规律及损伤灾变机理"科技成果评价视频会。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冯夏庭院士、中国科学院彭建兵院士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王思敬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方祖烈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李海波教授及北京建筑大学戚承志教授担任评价会委员。学会秘书长杨晓杰教授主持会议。

        项目组通过仪器研发、室内试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软件开发、理论分析和现场校核等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深入系统开展了工程岩体强震动力响应规律及损伤灾变机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明了全真地震力动态加载测试关键技术,研发了大型岩体动态性能测试系统;提出了用不等幅循环加卸载试验获取岩石渐进破坏变形强度参数的方法,建立了岩石渐进破坏过程中内聚力-内摩擦角动态演化的双参数强度准则;揭示了高幅值应力波作用下充填结构面挤密硬化、破碎软化、再挤密硬化的宏细观变形规律,提出了结构面动态抗剪强度准则和动态压缩变形本构模型,建立了岩体结构与地震应力波相互作用理论;发现了岩质边坡强震动力响应特性及其临界高度,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失稳的位移判据;提出了考虑边坡地震动地形放大效应、沿程衰减效应的地震滑坡易发性分析新方法,建立了区域地震滑坡空间分布预测新模型。

        该成果成功应用到川藏铁路、新京张铁路、双江口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国家汶川、玉树、芦山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20余项重大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评价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祁生文研究员代表课题组所做的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疑和讨论,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showcase image

加载全文

【致读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会简报》以学会主要事件、重点工作、学术会议和活动为主要报道内容,宣传内容如有遗漏,敬请见谅。《学会简报》由学会秘书处宣传组织部负责编辑发布,每个月出版一刊(可根据学会具体工作安排调整)。刊物将通过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和邮箱三种方式发布,同时可以通过网站下载PDF版。联系电话:010-82998164; 邮箱:csrme@126.com



点赞